最近心情跌宕起伏,時而覺得生活美好燦爛,人間有愛,時而又覺得自己是個傻逼。既不想談戀愛,也不想撩漢,故事也寫不出來,一身本領無處施展,于是昨晚發了條朋友圈:
一會兒就有妹子來找,妹子自述:
“和男神異地,男神屬于比較內斂的性格,朋友處著,一個月見一次的頻率,見面也只限于吃飯聊天,不超過三個小時,一般聊天就是我話比較多,我主動。男神說想辭職,但是又不告訴我原因。”
男神表達了一下自己的狀態,拋出了“被批斗”,“萌生退意”。
妹子的狀態就好像是突然聽到男神說要走,一個激靈從沙發上彈起來,一連發了三個問句。
根據我的經驗,直男遇到連番提問的反應一般是:臥槽,這么多問題,不想回答了……
聊天的時候,盡量少提問。
我前幾天還在另外一個情感號里看到一篇文章教女生聊天時的法寶,就是提問“為什么?”,看完我仰天長笑,這都是什么毒雞湯!因為既不用動腦,又能讓男神滔滔不絕,于是自以為撩得很好。
就算男神因此聊得很嗨,那也是他一直在展示自己,他一直在得分,你這邊卻一片空白,這種交流如何能夠對等?
說回這個案例。關于對方不想告訴原因,如果對方是回避型,直接提問的話對方心理上會抵抗,對于這種類型的人,可以考慮先說說自己,比如針對“被批斗”這件事講講自己工作上的波折和想法,根據鏡相原理,對方聽了你的分享如果有共鳴點,也會開始講自己。如果對方沒反應,那就下次再找機會提。
甚至這里男生其實都不是真的在求安慰,女生卻在非常認真地幫他“解決問題”。在手機上聊天的時候,氣氛輕松比較重要。
如果是我,可能會回:
“被壞人欺負啦,我去扎小人詛咒他~”
“批斗會還沒結束吧,我去搬個小板凳圍觀(陰險)”
男生果然一個問題也沒回答,并開啟了新話題。
女生拋出了“煙云濛濛”,男生拓展了一個很好的方向“電視劇”。
上一個話題都已經過去了,女生可能察覺到自己沒有發揮好,又補了一段“找個事干發泄發泄行了”,提了一個和感冒時多喝熱水性質差不多的廉價建議。
少提廉價建議,多做拓展。
有一個方向性的遺憾是女生沒有往“電視劇”這個方向去拓展,而是拋出了“瓊瑤”。像電視劇這種第三方情緒價值提供者最該好好利用了,因為電視劇里有大量的故事和CP,非常有利于拓展話題。
另外一點就是,拋名詞的時候要多想想對方是不是好接,這個妹子還沒有習慣用性別思維去聊天,“瓊瑤”這個詞男生是不太受用的,因為瓊瑤一般是女生看得比較多,如果男生說不看,這話題又接不下去了,還得重新拓展。
果然如我所料,男生不看瓊瑤,又一個話題被消滅。
女生開始重新拓展,“青島啥天氣”,可惜又是提問。
這種問題有神馬好問的,隨便百度一下就知道了,直接給答案都比提問好。
“有點濕熱”,假設青島是晴天吧,我可能會回:
“我讓后羿拿弓把太陽射下來~”
“讓青島第一王昭君來給你放個大招~”
女生自己問了個天氣卻沒有繼續拓展,又開始自說自話,男生拋出了“胃口”,女生又開始問問題:“你胃口不好啦?”(奇怪的邏輯)
后面女生艱難地進行拓展,男生疲于應付,基本沒有出現有效話題。不得不說,如果不是因為性別優勢,這對話壓根進行不下去。如果性別掉轉一下,女生早就“呵呵”“睡覺”“去洗澡”了。
總結
妹紙基本還處于小白的狀態,還需要下意識地練習,改變基本都是半年一個周期。先把問問題的習慣戒了,把問題全部變成答案拋出來,就已經能超越不少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