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洋的優勢之一理念:你癡迷于各種理念,能夠從貌似毫無關聯的現象中找出其相互聯系。
我為理念而癡迷。
和朋友們的聊天中,我就是那個大家聊得熱火朝天,然后淡淡拋出一個原理的人。因為任何事物的表象,即使有一千種表象,很多時候每個人覺得自己有多么特殊,但是復雜的表層后面,都是有一個精彩而簡明的概念/原理/底層代碼/深層需求所決定,我就是很愿意找出事物后面的原理。
所以,當我在混沌大學聽到第一性原理時,我的內心是狂喜的,我喜歡這樣簡潔而又帥氣的對世界的解釋。
就像即使是推薦朋友們印制姓名貼紙去夏令營以便區分物品這樣的小事,我都會忍不住把我的心理學知識和貼紙聯系起來,貼紙可以幫助我們在每一件屬于自己的物品上明確歸屬,這樣每個人的心理邊界也可以借此明確。
每個人都應該有界限意識,既不要常常把自己的是托付于他人,邀請他人跨入自己的界限,也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強加于人,強行跨入他人的界限。
所謂界限,就是“你的”和“我的”分得很清楚,我的財產,我的家,而不是我們的。我不侵入你的空間,你也不要侵入我的空間。建立好“我”的概念,更容易在團隊中去學會尊重別人。
從理念的角度,我是把“貼紙”和“心理界限”聯系了起來,因此,當表面截然不同的現象被某個不起眼的紐帶聯系在一起時,我的內心會感到欣喜。
理念就是一種關聯,一個理念是對習以為常的挑戰的全新見解。我樂于將自己熟知的世界轉一個圈,從一個陌生但充滿新意的角度看它。
我喜愛所有這些理念,因為他們深刻,因為他們新穎,應為他們正本清源。
如何才能與眾不同?很大程度上,您在集體討論會議期間為團隊貢獻出很多創新性的點子。在自己的提議完全被他人聽到,且在隨后聽到任何的批評意見時,你會變得非常富有想象力。本能的,您在許多討論和會議上能提出新想法,因有創新思想而出名,這是您被團隊招募的原因。您從智力活動中獲得滿足。您知道自己何時特別具有創造力,受自身天賦推動,您通常能比團隊中其他人享受更多的新概念,了解這些可能會激勵您為即將到來的會議業務陳述活動談話或者辯論做更多的準備。
我的確在智力活動中得到的滿足感遠大于其他活動。就連過生日,對我最大的嘉獎不是任何物質的驚喜,而是合適的人陪著聊天。精神的愉悅遠大于物質,而且在和他人的對話中,我又能發現更多自己原來沒有深入思考,卻因為對話而梳理出新的思想。
同時,理念天賦需要在不同的活動場景中被激發。
芒格先生曾說,一定要學習多學科,多種模型的思考方式。他的理念形成也需要在不同事物間聯系才形成新的想法。
我想對于場景的喜新厭舊,就像是圖樂園的活動設計一樣,很少有重復,但是不同的場景的確給我非常多的靈感和創意。
為此,我受益非凡。
你有抓住并保持人們注意力的天分,您可能會以團隊成員都懂的方式陳述自己最新的思想創新解決方案理論或答案。受自身優勢影響,您擁有可以調用的豐富詞匯。您選擇使用的詞語常常拓展并挑戰您聽眾或讀者的思想。很有可能您尋求交流新理論創新想法和有趣概念的機會,他人的創造性思維很可能會激發你的創造性。
或許對語言的把控有天生的優勢,從小對于“自圓其說”的自信,好像的確忽悠過不少人,但是發自內心的真誠好像讓朋友們都對我非常的包容,也就縱容了我不斷地“自圓其說”。
從小寫作文,一直得高分的原因,現在終于明白了,我的天賦中有“理念”這一優勢,也就是老師要的“升華”,就是老師點評的“立意高”,可是,我如今終于明白,骨子里就是這么想的,所有的文字就是為了自圓其說我所認同的理念而已。可能我的同學們還在為怎么寫出一片記敘文而焦慮的時候,我所做的已經是從why到how到what的步驟而已。
why-how-what這一黃金圈的學習理論,我學到不久,但發覺自己在非常多的方面就是這么時間的。
why:因為每個人需要被看見,追求歸屬感和成就感
how:所以才有了各種社群,運動,英語,讀書
what:每個人都在社群中拼命成長,每天打卡看見自己的成長,得到歸屬感和成就感
當然,調用有趣的詞匯可能也是我喜歡的。就像我看到喜歡的詞語或有趣的概念,就會琢磨好久,這個時代一切新鮮有趣的東西好像對我有天然的吸引力,而且天性樂于分享的我,就會想用自己的方式分享傳播給身邊的朋友們。
對于青春期的家長,我們自己有時候也難以控制情緒,作為言傳身教的主要對象,我教會家長們一個詞“我滾”,就是當和孩子沖突的時候,物理空間先隔絕,人在氣憤地情況下容易說出讓自己后悔的話,所以“你滾”就會引起更大的沖突,甚至孩子離家出走,所以改成成年人自我植入“我滾”,我需要平復一下自己的情緒,和自己的情緒呆一會,再來處理事情。其實也就是心理學上常常講到的“先處理情緒,在處理事情”。但人在憤怒的時候,植入一個心錨,“我滾”,就是很好的一個行動,先改變行動,再改變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