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光說電影
說實話,要談論這部電影,很難。
比起需要大量知識的藝術電影,學霸擔當的燒腦片,看這部片需要的,是歲月沉淀的閱歷。
導演賈樟柯在看完首映后,給了極高的評價。
“面對銀幕,面對剛剛消逝的影像,我們都看到了自己。”
這部電影的名字有點怪,注意別看走眼了。
《一一》
豆瓣、iMDb 8 分以上。國外的媒體都對這部電影贊不絕口。
要知道,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前提下,要讓老外理解并喜歡講述臺灣普通人生活故事的電影,不簡單。
紐約時報:“看完《一一》五味雜陳,但更多的是感激。”
《一 一》它的獨特魅力就在于,它探討的主題,是無限大的生活。
「生活」是一個很巨大的詞,它包含中午吃什么,也包含你到底是誰,為何而生。
楊德昌用自己冷峻而富有詩意的方式,表達了臺北的生活。看完之后,你會發現,它并不只是發生在臺灣。
它可能發生在每個人的生活中。
它就像一面鏡子,每個觀眾會從電影里,看到自己生活的反射。
影片從一場婚禮開始。
婚禮是每個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場儀式。與之相關的人都會用不同的方式出席。
在這場婚禮上,男主 NJ 偶遇了初戀。
好事多磨,新郎的前女友來鬧事。
新郎讓未婚妻頂著大肚子結婚。他看了黃歷,那天是一年最好的日子。
剛才前女友來鬧事忽然就讓人理解了。這場婚姻,是「先上車后補票」的奉子成婚。
原本是大吉大利的喜慶日子,卻發生了意外,婆婆倒垃圾摔倒了,搶救后昏迷。
而婆婆會昏迷的直接原因,是 NJ 的女兒婷婷忘了倒陽臺的垃圾,婆婆獨自下樓發生了意外。
無關緊要的小事,卻造成不可必要的重要影響。一代垃圾引發了整個事件。
婆婆昏迷,阿弟按照醫生的囑咐跟婆婆說話。可是沒說幾句,就發現自己的生活已經說完了。
同樣發現自己的生活本質是如此的敏敏,徹底崩潰了,哭著向 NJ 傾訴。
一家之主的 NJ 不僅要處理婆婆的事,老婆的事,還要處理自己的事。
初戀總是最讓人刻骨銘心。
NJ 在稚嫩的年紀和初戀不告而別后,有機會兩人又在一起吃飯逛街,談心聊天。
這本應該是一段美好的記憶。
但事實上,過去的,永遠回不去了,重來的,也不見得更好。
無論處在什么年紀,都要面對各式各樣來自生活的問題。
沒人知道婆婆為何會自己下樓,倒在垃圾堆旁。婷婷也絕口不提自己有沒有倒垃圾。
這是她心里的秘密,這個秘密始終讓婷婷飽受折磨。
青春期的懵懂,她喜歡上了一個男生。和他一起看電影,吃飯聊天,可男生似乎只是把她當備胎。
就連 NJ 還在上小學的兒子洋洋也有自己的困擾。
洋洋作為孩子獨有的奇思妙想,卻沒人理解,他自己也得不到答案。
所以洋洋就用自己的方式去尋找答案。
你自己看不到,所以我拍給你看。
影片以一場葬禮結束。
洋洋在葬禮的獨白,充滿了童趣,也讓大人深思。
婆婆,對不起,不是我不喜歡跟你講話,只是我覺得我能跟你講的你一定老早就知道了。不然,你就不會每次都叫我“聽話”。就像他們都說你走了,你也沒有告訴我你去了哪里,所以,我覺得,那一定是我們都知道的地方。
婆婆,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你知道我以后想做什么嗎?我要去告訴別人他們不知道的事情,給別人看他們看不到的東西。我想,這樣一定天天都很好玩。說不定,有一天,我會發現你到底去了哪里。到時候,我可不可以跟大家講,找大家一起過來看你呢?
婆婆,我好想你,尤其是我看到那個還沒有名字的小表弟,就會想起,你常跟我說:你老了。我很想跟他說,我也覺得,我老了。
楊德昌的《一一》看起來并不輕松。它平淡的就像你我在過的生活,沒有轟轟烈烈的悲歡離合,沒有酷炫的場景和緊張的情節起伏。
它并不是生活,它是生活的凝萃,每個人在不同人生階段,都能從中得到不同的意義。
它讓我看到了喜,看到了悲,看到了愛,看到了恨,看到了生,看到了死。
《一一》仿佛在講一個家庭中,洋洋、婷婷還有 NJ 面對的生活難題。但這一家子,卻仿佛一個人的不同階段。
NJ 看洋洋,就像自己小時候,而婷婷,則是自己的情人,她和自己一樣是同類,最了解自己。
而這些不同年齡層面對的生活難題,得出的結論是悲觀的:
每個人都無法擺脫孤獨。
洋洋說過,他們都看不到事情的全部。
我們無法過別人的人生,無法解讀別人的內心。這份無奈讓我們必將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婷婷誤解了莉莉和胖子之間的關系。
洋洋的行為被老師嘲笑,被家人當做小孩子的機靈古怪。
阿瑞永遠無法真正讀懂 NJ 。
NJ 并不了解自己,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片中的人物,活脫脫的就是處于生活洪流中的我們,極力想要擺脫生活強加于人的無以名狀的孤獨感。
就像我們看不到自己的后腦勺,而洋洋用拍照讓人們看到了。通過《一一》,楊德昌做到了。
楊德昌說出了人們心中未言明的,甚至是為覺察的愿望。
這也許就是人們看了《一一》會啜泣,并不是因為故事有多么感人,而是松了一口氣。
原來生活的真諦,就是這樣。
看完片子,希望你還能對自己說,你還沒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