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看文章的你,有以下問題:
(1)想事情,總是沒什么思路,一腦漿糊?
(2)做事情,總是沒什么條理,一團亂碼?
(3)詞不達意、語意不明,被人嫌棄口才差、文筆差?
那你可能,需要特別關注:結構化思維!
作為產品經理,我經常被問到:產品經理是如何工作的?
這個問題,雖然高頻,但實在沒能力一次講清楚。我以后,會開個“與產品經理有關的12個核心問題”的系列文章,今天的文字,主題切小點,就談:結構化思維?。ㄖ挥茫?000字,5分鐘。)
1.“結構化思維”是什么?
其實,簡書、知乎上也有不少關于“結構化思維”的文章,大家對“結構化思維”的定義,絕大部分都在關注“全面思考、深入分析”這些關鍵詞,關注“MECE分析:相互獨立/完全窮盡”的分類方法。雖然也對,但不全面,更沒有意識到“結構化思維”的真正價值。
因為,用“全面思考、深入分析”來定義結構化思維,只說了一半,還有另一半,也就是如何完成“抽象、建?!惫ぷ鳎瑥亩嬲鉀Q問題(可復用、可量產)。
我們一步步來理解這個概念:
(1)什么是思維?
解釋很多,我的理解,實際上是“一個輸入、輸出的過程”,輸入的:是對“客觀世界”的觀察和學習,輸出的:是對“客觀世界”的概括和解釋。因此,當大腦完成這個“輸入、輸出”的過程,對信息進行處理,就算完成了“思維”處理。
輸入:對“客觀世界”的觀察和學習? →? 輸出:是對“客觀世界”的概括和解釋
(2)什么是結構?
有了對“思維”的理解,我們就馬上可以得出,結構化思維,是一種“輸入、輸出”的思維方法,這種方法的關鍵在于:結構(structure)。
實際上,結構原本是一個建筑學概念,指的是建筑物承重部分的構造,比如木結構、鋼結構,而廣義上結構指的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搭配、安排”,比如組織結構、文章結構。這個結構為什么重要呢?因為,我們在考慮、理解問題的時候,特別需要做到“全面、準確”,既不能有漏,也不能有錯。如何做到?就得靠:結構。
舉例:為什么房價會上漲?
上面這張圖,是典型的結構化思維演示,也叫“魚骨圖”。當中,在“整體”結論“房價上漲”之下,其實有很多“局部”原因,涉及“人員、政策、程序、地方”這4個方面,每個方面,還會繼續(xù)分層、分類,這個理解、分析問題的方法,就叫“結構化思維”法。
常見的結構,有兩種:
①時間結構。
eg.河流結構圖(可升級為“泳道圖”)
②空間結構。
eg.樹狀結構圖(可升級為“網點圖”)
(3)最終定義,什么是“結構化思維”。
所謂結構化思維(Structured Thinking),指面對“任務、問題”時,能“多維度、多方面”思考“整體與局部”的關系,能夠“深刻、深入”分析,從而發(fā)掘“底層邏輯”。最終完成“結構化、模型化”的抽象建模工作,從而“系統(tǒng)性”解決問題。
其實,從概念上看,就兩個步驟:
①“理解問題”
“多維度、多方面”思考,“深刻、深入”分析,發(fā)掘“底層邏輯”。
②“解決問題”
完成“結構化、模型化”的抽象建模工作,從而“系統(tǒng)性”解決問題。
(在“第1節(jié)”我們講“理解問題”,我們將在“第3節(jié)”講“解決問題”)
2.“結構化思維”有何用?
在了解了“結構化思維”具體如何進行之前,我們簡單講一下“結構化思維”的作用。簡書很多文章都提到了一個觀點:“人的大腦一次性接收信息的量是有限的,它更偏愛有規(guī)律、有邏輯的信息。”我想了一下,其本質是因為信息是有“認知負荷、認知成本”的,大腦自然也會選擇“成本低的信息”,因此人與人獲取同樣的信息,效率不同、效果不同,靠的就是“信息處理”的過程,也就是:思維過程。
通過這個案例,可以非常明顯感受到,結構化思維在“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非常大的作用,讓我們“看得全面、看得準確、看得深入(即:三維透視)”并且“抽象/建?!睂崿F“復用、量產”從而逐漸“系統(tǒng)性、根本性”解決問題!
說白了,幫助普通人快速理解、解決問題,就是“結構化思維”的價值?。ㄈ缟侠?/p>
3.如何進行“結構化思維”?
接下來,講“如何進行結構化思維?”,說白了,分三步。
(1)把冰箱門打開
(2)把大象放進去
(3)把冰箱門帶上
(詳見《〔企業(yè)家·產品〕知識:什么是業(yè)務流程?》中的案例)
好吧,我開玩笑的。我實際上想表達的是:任何步驟和流程,抽象出來,定不復雜。進行結構化思維的關鍵步驟,也是三步:
“1步:歸納/演繹 →2步: 抽象/建模 → 3步:復用/量產”
當然,這張圖還是簡略的,對于“思考、表達、解決”問題,有一本更為系統(tǒng)的書可以去細讀,作者年輕時就讀于哈佛商學院:
4.以“秋千模型”為例,示范“結構化思維”
我的老板,曾舉出一個超棒的例子:
小A,男,24歲。從小跟著爺爺奶奶在鄉(xiāng)下長大,特別擅長蕩秋千。秋千由他自己設計、掛在家門口的大樹上。后來,村里來了開發(fā)商,搞旅游區(qū)、建游樂園,老板親自找到小A,想在園區(qū)建10處秋千,小A能完成承包任務嗎?
解決方案:
1.底層邏輯:承攬合同
(勞務和技術輸出)
2.表層梳理:項目管理
(1)時間(協議→設計/模型→執(zhí)行/管理→驗收)
(2)空間(預算/決算、物料采購、技術與工具)
3.抽象/建模(測量、規(guī)格、參數、技術)
4.復用/量產(流程、制度、規(guī)范、標準)
(具體講解,請參見《與產品經理有關的24個問題》)
注意:尤其是“抽象/建?!钡倪^程,似乎是簡書、知乎上的文章都沒有提到,但在“結構化思維”中,它可謂“最有困難、最有價值”,建模的結構,可以是計算公式、數據模型,也可以是直觀“模型設計圖”,正如“秋千模型”示范:
好了,希望讀完這2000字,能讓大家對“結構化思維”有點新認識,如有其他問題,歡迎留言交流?!斎?,我仍然覺得自己并沒有真正講清楚“結構化思維”,寫的不好,敬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