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季的《奇葩說》之王產生,那就是被稱之為妖孽的肖驍。對于這個結果,意見參半,有人覺得意料之中、有人覺得意料之外。意料之中是因為這一季走來,這個妖孽的確已經修煉成精,意料之外是因為為什么會讓一個妖孽稱王。
我很認同高曉松和蔡康永對肖驍的點評,進步之快、變化之大大家始料未及卻又有目共睹。另外,對于蔡康永的結論:三季奇葩之王都是名門正派,這一季讓妖孽稱王實屬罕見但也是新的開始。的確,奇葩辯論本就是為了打破常規、另辟道路,尋不同視角、找不同之觀。這也是為了證明世界是多元的有力傳播工具,很好。
一、看到不同與你的肖驍,你的認知是什么
奇葩說開播以來,我每一季都會觀看。可是,前三季的奇葩之王得主們并沒有引起我很多關注和回顧,現在想想原因,很簡單:因為TA們是專業的。這就沒什么好驚訝于“王”這個結果的。
反而是肖驍,應該是代表的這類人的勝利才是最值得關注的點所在。從第一季的人們的觀點:“娘”和“蛇精男”,到第二季的稍有振詞,再到第三季的大眾化的流暢對打,直至現在第四季里有個人IP”少奶奶”形象的邏輯表達和遣詞造句,可以說變化多端、吸粉無數。
那么,對一個人的認知也是通過這幾季的表現逐漸改變:從不入法眼到玩笑擔當到最后的鎮壓全場,不得不也想豎起個大拇指來點個贊,叫聲好。為什么?也很簡單:因為他是從完全的門外漢到訓練有素的奇葩辯手。這叫成長。
“道不同不相為謀”是我一直以來信奉的人生信條和原則,覺得不同的價值觀和不同的成長軌跡永遠就是兩條平行線。學生時代,我們有選擇和交往權利,曾固執的認為:自認為的優秀就是優秀,自認為的好就是好,自認為的世界就是本源世界。步入社會之后,我們發現社會給我們上了深深的一課,也被打了一季響亮的耳光。
你會發現,世界的構成是那么的豐富多彩、那么多元化。就像這一季奇葩說最后的辯題,羅振宇的精彩結辯不僅讓李宇春受益匪淺,也敲醒了我們每個人的心。曾經認為的一切會不會隨著時間和經歷慢慢改變?你會發現人會變得復雜,成人的世界構成需要規則、需要原則。
好比羅振宇自黑那樣:作為一個“臭奸商”,自認為很會開玩笑的他,到奇葩說后卻發現和那些會幽默對接、機敏反應的別人相比就好像一個傻子。但,他選擇了適應和重建,對于那些討厭的和不熟悉的地方打碎組裝到身體內,于是在最后他做出改變并重拾了大眾的尊重。這,就是成年人的成長。
二、不論你的認知為何,他都一直在努力
最后一場對打,是專業和業余的對打、是陳銘和肖驍的對打,最終業余的肖驍獲勝。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反敗為勝需要付出。這,需要努力!
雖然絕大多數的人都存在先入為主的觀念,且根深蒂固,但是總有那么一小撮人,為了利益也好、為了名望也罷,隨著歲月的積累和鍛造,最終卻能扭轉乾坤,大獲全勝。在這一季里,肖驍的邏輯思維和流暢表達絕不是渾水摸魚的層次,的確高級了不少。雖然他也打趣的開玩笑說:“我不想辯論,但是我想留下,所以必須學習各種技巧和方法~”。
我很喜歡最后一場辯題:認真,你就輸了嗎?輸贏到底該怎么界定,還是最終取決于內心的評判標準而不是世俗。當然,不認真,一定不會贏到是真理。關于這點,我的觀點是:認真,是為了對得起自己,在一件事情結束或者一段時光流逝后,回首,你覺得不后悔,就好。
總是被人雞湯的說,優秀是一種習慣!好像一句打了雞血的雞湯般侵蝕了每個人的認知觀。我有一個朋友,并不認同。他認為:大家起點都差不多,做著絕大多數一樣的事情,經過假以時日的熟能生巧,就能看出誰優秀了嘛?不是的,優秀不是一種習慣,因為當你還達不到一件事情制定規則中的優秀級別時候,你是不可能持續保持這種慣性特質的。優秀,只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淋漓盡致的體現而已。這,就是對優秀的本質認知。
現代社會,我們一直鼓吹上進,鼓吹拼命,鼓吹要不停追趕。到底我們該如何上進?該如何拼命?該如何追趕?或者追趕什么?還是舉例肖驍,他的目標很明確,就是想當the king of奇葩。那么奇葩的標準是什么?首先,你要有一定的辯論技巧;其次,你要有一定的遣詞造句和表演能力;再次,你要有自己獨樹一幟的個人風格并攏獲觀眾緣;最后,就是你的邏輯思維和辯論角度一定要強、要新穎。沒錯,肖驍用了四季,證明了自己。
看到了么?他的努力不是盲目,不是被迫,是主觀能動和自我認知的驅使。在努力的這條道路上,他也會和觀眾們說:因為對面是黃執中和馬薇薇,所以他用了一宿寫了一個劇本厚的辯論材料;因為他想當王,所以他很累,但他卻很快樂。最后,當贏的那一刻,他哭了,說到:我應得的!這條路,鬼知道他都經歷了什么,但沒關系,他就是贏了。贏的漂亮,心服口服!
三、不管你是誰,也可以成為the king
在奇葩說里,the king有自己的評判標準。世間任何事的the king都有自己的評判標準,格萊美最高獎項、金鷹獎得主、高考狀元、國家院士頭銜等等各個方面都有制定出的一套成人世界的標準。
你會說,我根本夠不到,也不想夠,我不愿也當不了the king。那么,問問自己,在歲月的長河中,難道沒有一刻是你想贏、想做到極致、想當the king嗎?這個the king的標準是誰制定?是你自己,而衡量標準是什么?是你內心的富足、踏實與自豪。
獨立完成了一個項目,雖然對于boss來說無驚無喜,但對于你來說,第一次從頭跟完了一單,你獲得的成就感就是the king的標準;當你攢了一筆錢,可以帶著爸媽去三亞度假,雖然還不足以支撐國外旅游,但你這種孝道的行為讓父母的臉笑開了花,這就是the king的標準;懷胎十月,順利產下健康的寶寶,悉心照料,耐心教導最終步入了理想的學府,這就是the king的標準;當你學會了時間管理,工作之余加入了寫作大潮,收悉了不少粉絲,你的文字引起了共鳴,有人向你咨詢問題、有人和你探討世界,這也是the king的標準……
看出來了什么了嗎?我們畢生追求的,我們該努力打造和追趕的,是那個讓自己豐富多彩、成就滿滿、幸福安康、有所價值的內心認可的自己。而這就是你心中那個最重要的the king。僅此~
肖驍說:任何被這個世界玩弄的人,都假裝玩世不恭。不要裝x,認真努力!
“萬物皆有裂痕,那又怎樣,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萊昂納德.科恩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