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喝茶聊天到今天凌晨5點,也不覺困倦。幾個老同學從廈門來到福州,參觀一下闊別多年的大學。當年新校區剛剛建立的時候,我們是第一批,隨著塵土飛揚開始了我們的大學生活。
雖然只待了一年半載,去臺灣做交換生的日子是大學期間玩的最開心的日子了。但是對大學還是比較懷念的。除了設施樹木完善之外,學妹們也是漂亮了不少。
小聚之后,來到了胖子的住處,胖子是做茶葉生意的。從大學開始就是很會忽悠的一號人物。家里養了兩只豹貓,我甚是喜歡。
回來我還是養一只柴犬吧。
胖子見到兩個女同學,兩眼發光。還是那么胖,從他嘴里聽到他在減肥令我相當吃驚。
他說:“我現在每天跑5圈,準備減肥。沒受到打擊不知道動力在哪。”
他的朋友給他介紹了幾個相親的對象,可能是給人的第一印象不好吧。受到了打擊。
“我要改變自己,人要有品味。”
我更加的吃驚了,胖子到底經歷了什么。
期間我一直在都逗貓,從手機上打開了一個老鼠的視頻。有聲音的那種,專門用來逗貓用的。兩只貓盯著手機跑來跑去,又咬不到,找不到老鼠。
天南地北的聊,從學校聊到社會聊到工作婚姻。從喝茶到喝啤酒喝紅酒喝雞湯,意大利的啤酒。味道柔和甘甜順口,比我們平常的啤酒好喝,配了一些芝麻糖,花生。紅酒是智力的小罐酒小公雞。
“人要有品味,”胖子繼續說道。
“有些人的氣質是可以透過外表表現出來的,就像讀書人一樣,潛移默化的在外在就能看的出來一個人的氣質。我要成為一個有品味的人。從改變外在形象開始,我要找個指導老師。”
我深感震撼,胖子是個學渣。沒想到他會談到這一塊。還談到了《邊城》,《圍城》。他說他一開始看不懂。
看不懂不是很正常,慢慢就懂了。
胖子說他的夢想是在武夷山上開個高端旅宿。喝茶養花,品酒,做個有品味的人。
我回來想了一想,什么叫品味?
大概是指一個人的品質,趣味,情操,修養。品,有人品、品質、品德的意思,味是趣味、體味、回味。
但品味從字面上還有另外一個最原始、最直接的解釋。
現在很多人用來強調一個人的格調,檔次。
在一間四壁排滿了書,窗前有幾棵綠意盎然的植物的屋子里,他斜斜地靠在用竹藤做的沙發上,捧著一本書,沏上一杯茶,讓茶葉在熱水的浸潤下慢慢地舒展開來,一陣陣的清香在四周飄蕩。
然后,他再端起茶杯,細細品嘗,讓那茶水苦中帶甜,甜中帶澀的味道由舌尖慢慢沁入心扉,然后由品茶而品到生活,品到人生……這就是品味。
品味,品的是對事物的觀點。對生活態度的玩味。對生活不同的感受和態度體現出一個人品味的高低。
品味高的人,他的生活優雅、精致、有情趣、有格調、有追求、有意義,品味低的人生活粗魯低俗,愚昧無聊,但往往這種人還自以為是,丑態百出。
如何做到有品味?有兩點吧
第一是品格的修養
第二是文化藝術的修養
品格的修養,是一個人的最根本修養,它能從內在提高一個人的品味。如果一個人的品格高尚、正直、正義、寬容、有愛心、有責任感、進取、勤奮、豁達等等,那么這個人所表現出來的品味自然是高的。品格的修養能體現高雅品味中的“高”字;
而文化藝術的修養,能體現高雅品味中的“雅”字。比如說提高了文學方面的修養,那么談起話來就有內涵,語句就會文明優雅。
提高了美術方面的修養,懂得色彩的搭配和諧,提高了審美的情趣,那么他在穿著打扮上就會優雅脫俗,在居家的布置上也會別具一格,饒有情趣。
提高了音樂舞蹈方面的修養,那么你舉手投足的體態,說話的聲音、表情等都會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一種美感。
同時,當你潛心于提高文化藝術方面的修養時,你就會慢慢摒棄一些低俗的習慣和愛好。你可能會放棄又浪費時間又傷身體的打麻將,而選擇去打球、游泳、健身等有益于身心的活動;
你可能會將夜生活由原來的去夜總會狂唱狂跳而改為去參加音樂會,看電影,參加一些文化沙龍,或在家里看書。
每一種文化,每一種藝術都充滿內涵,充滿樂趣,它往往讓人越學越喜歡,越鉆研越著迷。同時,它與日常生活是密切相關,相互通融的。
在文化藝術方面的修養提高了,就會自然而然地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以至于你對生活,對工作,對環境,對人生的態度也會改變。
你會懂得欣賞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美,會感受生活中絲絲縷縷的快樂。你的眼光,你的品味就變得高雅,變得藝術,變得獨特了。
外樹形象,內強素質。穿著得體,言談舉止大方;心是善良,溫柔體貼。品味跟有錢沒錢沒有關系,有錢能讓品味發揮的更好。但是有錢的人不一定有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