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老王的連續寫作計劃,今天正好21天。
寫一點關于這21天連續寫作的體會。
我是偶爾在朋友圈看到了一篇轉載至簡書的文章,說是堅持寫作21天機會養成一個習慣。那會剛從家里回來,思想上有波動,時不時會反思這幾年在廣西的工作、狀態,覺得一直處在一個挺喧囂的圈子里,搞得自己身心俱疲,正想有所改變,于是老王一起實施這個計劃。
剛開始寫的第一天第二天,感覺挺好,覺得有很多感觸可以寫。兩天之后就不行了。就像一條河突然之間干涸,不知道寫什么了。那幾天天天晚上吃完飯7、8點鐘就開始在電腦前端坐,腦子里要么千頭萬緒,要么一片空白。連著幾天都是絞盡腦汁寫到凌晨兩三點鐘才勉勉強強湊夠500個字。頭天晚上凌晨兩三點鐘睡,第二天白天一天腦子都是昏昏沉沉的,到了晚上又寫不出,又磨蹭到凌晨兩三點鐘才睡,如此反反復復了一個星期,感覺就像大病了一場。直到看到老王寫他小時候的事兒,我也跟著寫,畢竟都是自己經歷過的事情,思緒不會之前那么干枯難覓,慢慢的才把生物鐘調整過來。慢慢的越寫越有感覺,狀態上也不自覺的發生了一些變化。
首先,每天都會給自己安排一個恰當時間段用來寫簡書。原來一天就是機械地上班,下班回家吃完晚飯,往床上一躺就開始抱起手機要不就是看影視劇,要不就是翻朋友圈,要不就是看電子書或一些感興趣的公眾號里的文章,但是現在不行了。下班回家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簡書的文本框,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交今晚的作業,沒有時間在去追劇,去聊天,去閱讀公眾號,去點贊朋友圈,慢慢地竟然逐漸退出了低頭族的群體。都說手機是新世紀的鴉片,哥們兒戒了。
白天上班的時候也有一些變化。我的工作性質不是行政班,時間上彈性很大。有時候靈感來了,就想馬上打開電腦寫一段兒,但經常都會被一些瑣事纏住,騰不出空來。每當這時候,心里就會著急,會覺得時間轉的太快,有一種抓不住的恐懼。這是一種精神上的觸動。當我有靈感想寫點什么的時候,我會覺得坐在對面那個與我侃侃而談的人正在一分一秒的浪費我的時間。對置個角度,我應該也會經常的浪費別人的時間。順著這個思路延伸下去,我又會想,我是不是在堅持21天寫作計劃的同時,要不要安排出一些時間用來堅持閱讀?用來堅持鍛煉?既然時間不能被管理,那只好管理自己。
具體到寫作的時候,還有一個變化是原來覺得一些記憶深刻的詞語、句子,突然似是而非起來。當你潛意思里覺得某個語境下應該用某個詞語時,會發現對這個詞語的含義把握的并不是十分準確,逼得自己不得不去翻辭書或者各種百度。這帶來兩個后果,一個是可以鞏固以前的東西,二是發現原來這一路寫下來,所用到的知識還是主要依賴于高中、大學時候的沉淀。這恰恰反證出自己兩個方面出現了大問題,一是知識架構的匱乏,二是反證出自己至畢業之后這許多年來一直在固步不前。給養的缺失正是踟躕不前的病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