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分情緒類型,選擇介入重點》
? ? 這是洛陽焦點讀書會群今晚的讀書內容。SFBT認為,每種情緒的類型反映了來訪者社會建構中的不同現象,所以應該先區分辨別情緒的類型。再就各類情緒的含義進行介入,以及將情緒轉化為有用的形態。
一、傷心
? ? 焦點解決認為,傷心是接納失落的一種表現,是很正常的,很重要的,一個人生過程,所以會鼓勵來訪者,自然表達幾傷心,而且表達過程即是一種治療過程。
二、哀傷
? ? 哀傷是一種尚未接受失落的情緒。知道事實,卻又不能接受事實,倍感挫折。
如果辨識來訪者的情緒是哀傷,治療師則會詢問,有關哀傷的事件與內容,強調此事落實建對來訪者的重要性與意義所在,并以正常話就回應,以減緩來訪者痛苦的感覺,也可積極詢問來訪者:
積極詢問:已經做了什么,讓自己比較能接受失落的事實?
引導來訪者思考:a.希望多久以后可以接受這個失落?b.需要多少時間來度過這種失落?c.如何開始準備要去接受失落?d.當能幾首失落時是什么樣子?e.別人會如何得知你接受失落?
凡此,都是在幫助來訪者渡過哀傷的時間,以及處理這個哀傷,并望接納愛上的方向前進。
三、憤恨(憤怒 怨恨)
1.幫助來訪者了解憤恨是因為他受傷、受挫而來。
2.讓來訪者有表達憤恨的機會。
3.試著幫來訪者逐步地表達他背后真正的挫折情緒,以助其接納。
4.幫來訪者辨識一下,憤恨的背后是否有一股想保護自己的強大力量,而將它重新建構,先轉化為“義憤填膺”,鼓勵來訪者堅定與不讓別人傷害自己的信念,并且努力朝保護自己的方向前進。此時,治療師會問來訪者:
a、你過去做了什么來幫助自己?(這可以幫助來訪者集中能量思考:如何從過去的傷痛中有所學習。)
b、未來應做什么來提醒自己?(這可以幫助來訪者思考:如何預備未來更能懂得照顧自己。)
c、你如何從這種憤怒的情緒這么中走出?(提醒思考:如何爭取與保障自己的尊嚴與權益。如何懂得與預防而不讓未來有再次發生的可能。)
d、從這種憤怒的情緒中走出,你需要什么?(大家討論認為:這是比“你需要做什么?”更加開放的問法。這樣問,可以給來訪者更多思考的角度,使來訪者有更多的選擇。來訪者的需要可能是某種做法,也可能是觀念的轉變;可能來自自身的經驗,也可能來得借助外在的資源、外在的幫助)
四、失望(期待別人的救援,但卻發現不可能有外界支援的任何可能性。)
介入技巧:
1.先讓來訪者的希望感蘇醒;
2.讓來訪者相信失望是有可能消失的;
3.陪伴來訪者面對失望;
4.給予來訪者走出失望的時間、讓來訪者看到與接受治療師的支持。
5.找尋可以支持來訪者并與其情緒相聯結的人動搖失望情緒。
五、恐懼
1.肯定來訪者的害怕是因為擔憂未來會有失落事件發生的可能。
2.鼓勵來訪者看重這種害怕的意義與重要性。
3.協助來訪者找尋現在能夠開始去避免失落的發生,以及可以開始努力的方法。
總之,焦點解決對于情緒的處理過程是:
1.接納來訪者的情緒,
2.提供表達情緒的機會,但不讓當事人一直停留或深陷與于情緒的折磨中。
3.根據來訪者的情緒狀態,鼓勵來訪者看到自己的力量與資源。
4、展開實際行動,有趨勢的轉化情緒、減緩情緒,
5.慢慢將來訪者的負向情緒逐步轉化為正向情緒。
? ? ? 讀書會上,這樣的梳理和討論之后,我們對焦點解決中情緒的處理方法和流程更加清晰,理解的更透徹了。
? 讀書會上,因為分享與互動,彼此之間距離更近。
? ? 我們真誠地投入,獲得新的體驗。在分享中,我們學會欣賞他人,學會更深地去傾聽別人說話,在分享中更加了解自己的伙伴,我們學習接納,學會更主動地表達自己。一個人的提問或反饋,能讓伙伴們發現自己不清楚的點,從而拓展自己的理解和認知,相互幫助了彼此,減少了心門的厚度。
讀書會上,因為某個人的關注或解答,讓伙伴們產生賦能的感受,接受不同人對自己的贊美,會讓我們更加肯定自我價值,使自己心情愉快,也更深層體會到自己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期許。
? ? 所以,每周的相聚是我們最真切的期盼,我們真誠地打開心門,分享感悟,帶來最真摯的碰撞,推動自己成長。
? 讓我們靜下心來,捧起書,開啟最純凈的心靈之旅,讓我們靜下心來,享受最豐盛的精神大餐。
? 難忘今宵,不想說再見,下周一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我們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