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在閱讀《Objective-C高級編程 iOS與OS X多線程和內存管理》這本書。接下來會按照書第一章為內存管理,第二章為block,第三章為GCD的結構,相應得完成3篇筆記。
內存管理的思考模式
OC中的內存管理是用“引用計數機制”來實現的:** 每個對象剛被創建時引用計數為1,若被其他對象持有一次,就加1;若持有釋放則減1,到最后當該對象的引用計數為0時,該對象就被銷毀了。** 但是,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來思考、理解內存管理。如下:
** “自己生成的對象,自己自動持有。”——alloc,new,copy,mutableCopy等方法;**
** “非自己生成的對象,自己也能持有。” **
** “無法釋放非自己持有的對象。” **
比如:
1.已經自己剛釋放掉的對象自己便不再持有了,也就不能再釋放了;
2.若在非ARC環境,下面的代碼肯定會出錯,因為array方法只生成對象,但本身并不持有對象。
NSArray *arr = [NSArray array];
[arr release];
如果要用某個方法生成對象并返回給調用者:1.通過alloc等方法生成;2.通過alloc以外方法生成。
- 通過alloc等,或者以alloc等開頭的方法生成的對象都是自動持有的,即引用計數置為1(通過alloc方法返回的對象由調用者所擁有,也就是說,調用者已通過alloc方法來表達了想令該對象繼續存活下去的意愿)。
- 而通過非alloc方法生成對象,可以取得對象但并不持有,這時要使用autorelease方法,將其放入自動釋放池,在pool結束時同pool一同被release(pool dealloc時要將其中所有對象release)
alloc/retain/release/dealloc等方法的實現
alloc:
alloc方法里面調用的allocWithZone:方法,傳入內存區域生成內存空間,但現在幾乎不在乎內存NSZone的問題了,基本采用默認分配方式分給對象內存空間,隨即將其置0。
alloc創建對象后是自動持有的,即引用計數為1。
在GNUstep框架中在對象內存頭部有一塊空間(整數)來記錄該對象當前引用計數,讀取引用計數的方法retainCount實現機理即是訪問該小空間的整數retained。而retain就使其遞增retained++,release則遞減retained--。當retained == 0時,調用dealloc廢棄該對象。
蘋果生成對象的原理和GNUstep差不多,但是引用計數的管理卻有不同,蘋果采用哈希表來管理對象的引用計數,該表的key為哈希化的內存塊地址,value為其引用計數。
autorelease
自動釋放池:
// ARC無效時
NSAutoreleasePool *pool = [[NSAutoreleasePool alloc] init]; // 生成一個自動釋放池
id obj = [[NSObject alloc] init]; // 某對象obj
[obj autorelease]; // 將某對象obj放入該自動釋放池。
[pool drain]; // pool的drain方法不僅dealloc該pool對象,而且使其中的所有對象執行release(即在pool結束時release所有在里的對象)
** 注意: ** 因為放入pool的對象都要統一等到pool結束時統一釋放,所以若是有大量的對象放入自動釋放池,則會造成程序內存上升。
autorelease的實現:
取得正在使用的當前存在的pool對象,并將該對象加入該池([pool addObject:obj]),在pool內存維護一個列表(即數組來記錄放入的對象),即[pool addObject:obj]內部實現大概為:
- (void)addObject:(id)obj
{
[_array addObject:obj];
}
pool的drain方法執行時會遍歷該數組,將其中所有的對象都執行一遍release,然后再把該數組release。
所有權修飾符
ARC有效時,必須要有所有權修飾符修飾對象:
** 什么都不寫時,默認是__strong
的。與這些修飾符對應的是定義屬性時用的“內存管理語義”strong,weak
等。**
__strong,
__weak,
__unsafe_unretained,
__autoreleasing
__strong
在ARC環境下,__strong
修飾符是默認的修飾符,也就是說我們寫的代碼雖沒有明確寫明所有權修飾符,但其實默認為__strong
。
id obj = [[NSObject alloc] init];
// 其實默認為__strong修飾符
id __strong obj = [[NSObject alloc] init];
那__strong
修飾符有什么用呢?** __strong
修飾符表示對對象的“強引用”。持有強引用的指針在超出其作用域時被廢棄,隨著強引用的消失,引用的對象也隨之被釋放。**
// ARC下
id __strong obj = [[NSObject alloc] init];
上面代碼等同于下面代碼:
{ // 非ARC下
id obj = [[NSObject alloc] init];
// ....作用域內
[obj release];
}
__weak
__weak
修飾符的存在是為解決“循環引用”問題而引入的,它是弱引用,弱引用不持有對象。
id __weak obj1 = nil;
{
id __strong obj0 = [[NSObject alloc] init];
obj1 = obj0;
NSLog(@"作用域內:obj0:%@----obj1:%@",obj0,obj1);
}
NSLog(@"作用域外:obj1:%@",obj1);
// 超出了作用域obj0釋放,對象被廢棄,則obj1這個弱引用自動失效并被賦值為nil
作用域內:obj0:<NSObject: 0x7fdcc1446f10>----obj1:<NSObject: 0x7fdcc1446f10>
作用域外:obj1:(null)
另外:** __weak修飾的對象,都會被注冊到自動釋放池autorelease中。**
所以,我們應該避免大量使用__weak
,只有在需要避免循環引用等問題時使用它。
上面說的避免大量使用有不要隨便定義
__weak
修飾的對象的意思,也有避免:一個__weak
修飾的對象若被使用多次,則就注冊到自動釋放池中多次;所以我們有時為內存著想,可以將該對象賦值給一個__strong
修飾的對象,以供后續使用,這樣只會被注冊到自動釋放池中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