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要點:我們?yōu)槭裁础坝憛挕备改福扛改笧槭裁慈绱恕坝憛挕保咳绾我孕碌慕嵌瓤创改概c我們的關(guān)系?
文章很早就寫好了,改了四五遍。覺得那只是一時的情緒,算不上觀點。更重要的是發(fā)現(xiàn)“與父母相處”這個話題,范圍太大。單純的寫一些建議很空洞,而且大道理說起來爽,并沒有什么實際作用。
就像泰戈爾說的:“杯中的水是清澈的,海中的水卻是黑色的;小道理可以用文字說清楚,大道理卻只能沉默。”
更要命的是,大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和父母的關(guān)系都是正常的。那寫的東西還有意義嗎?
你們都知道的:一旦開始找尋意義,總會陷入虛無,那事情多半是進行不下去了。(笑)
所以,這篇文章只有一些可能對問題有幫助的思路過程。
其實仔細分析,我們討厭父母,有下面兩種情況。
1、父母時常對我們表示不滿,情緒失控時,會帶侮辱性的打罵。那刻,我們變成了他們的仇敵。他們肆無忌憚的發(fā)泄心中的怒火,絲毫不顧忌我們的感受。嚴(yán)重時,他們說的話,會讓人有輕生的沖動。
父母的情緒投射,影響了我們的行為模式,甚至于性格。譬如:經(jīng)常被打罵的孩子,會變得沒有自信,或是極端的叛逆,脾氣倔。與人相處還是做事都喜歡一條道走到黑。這些原生家庭帶來的性格障礙,對我們的生活產(chǎn)生了很大的負(fù)面影響,而且已經(jīng)打上烙印,難以改變。
2、父母總是喜歡用“我都是為你好”這個理由,來獲取我們的妥協(xié)。他們從不退讓,認(rèn)為自己永遠是對的。其中,就包括很多重大決定,升學(xué)、工作、婚娶。
我們明知道他們不一定是對的,卻總是被這個借口絆住腳步。
父母似乎并不在意我們真正的感受,我們的喜好對他們來說,并不重要。重要的好像是,我們看上去很好,考上好的學(xué)校,找了穩(wěn)定的工作,家里裝修也符合親戚朋友的期待……
我們都反抗過,當(dāng)時的撕心裂肺,痛苦難耐,可最后還是妥協(xié)了。
因為心中有愧。他們付出了這么多,我們只能自己吞下這份委屈和難過。
所以,表面上,我們的關(guān)系正常。實際上,早已千瘡百孔。一旦因為一些小事產(chǎn)生了沖突,曾經(jīng)他們帶來的傷害記憶就如潮水般涌來,無處躲藏。那些傷口其實早已潰爛,只是被遮掩了。
當(dāng)成年之后,經(jīng)濟獨立。我們開始不愿意回家,表面上關(guān)心的問候,其實滿是敷衍。幾個電話,一點錢就讓我們心安理得了。
我們也變得不關(guān)心他們的喜好。他們愛吃什么?平時做點什么?有沒有去檢查身體?晚上睡得好不好?我們只要知道他們還守在那棟房子里,身體看似還好的活著就夠了。
那時,父母與我們之間早就沒有了愛,只剩下責(zé)任和義務(wù)。
這個畫面,也許會是不久后我們的樣子。
但你只要看我們的爸媽如何對待他們的爸媽,你會明白全中國大多數(shù)的家庭都已經(jīng)是這樣的。
無論有意還是無意,我們不過是在重演歷史。
父母會這樣,源于他們的父母就是這樣對他們的。
這是歷史造就的無知。我們不原諒父母,其實不重要。關(guān)鍵在于我們從來沒有這樣思考過這個問題。對于他們造成的傷害,我們始終無法釋懷。不只懲罰著自己也傷害他們。
父母也許有和我們一樣的痛,只是他們不習(xí)慣表達。或者根本沒有意識到,這種痛已經(jīng)深入基因,影響了自己的下一代,那些腐朽的觀念將他們深深裹挾。或者,已經(jīng)為人父母的他們早已認(rèn)識到,比起這點痛,那些愛早已經(jīng)將他們?nèi)诨R不蛘撸覀兊慕蹬R讓他們無心再去想這些……
活得越久,越是蒼老。再歸咎于他們其實也毫無意義了,他們終將被歲月遺忘。一個國家的進步是以一代人的死去換來的。
而我們卻要繼續(xù)面對我們的下一代。
小時候的我們,總是依賴著他們。
即使每次被罵,挨完揍,心里滿是委屈,但哭過就沒事了。慢慢長大,意識到他們這樣做是不對的。我們開始了計較,計較他們怎么對我們不好,時常忘記那個深夜把你送去醫(yī)院,努力工作,省吃儉用為了讓你過好一點的也是他們。
仔細想想,其實,所有的委屈和難過本質(zhì)上不都是在懷疑:他們真的愛我嗎?
如果愛我,為什么要這樣對我呢?
我們總是渴望得到無條件的愛,可真的存在嗎?如果有,它存在的形式是不是也一直在變化呢?有時,并不像想象中的美好呢?我們是不是有的時候太糾結(jié)于一些小細節(jié),忽略了真正的它呢?
你們可能聽過這個故事。
鬼才北野武,日本當(dāng)代最有才華的導(dǎo)演。被譽為“電影界莎士比亞”黑澤明,臨死前特別修書一封給他。
“北野,你干得不錯,如果沒有你,日本的電影未來將混沌一片。希望你能謹(jǐn)記我的托付,繼續(xù)發(fā)揚日本電影的傳統(tǒng)。”
他來自貧民區(qū),是個油漆工的兒子。父親粗暴冷漠,醉酒后怒吼,毆打母親。母親卻也嘮叨、毒舌。童年不幸的遭遇給他的性格打上沉默、冷酷的烙印。他靠著自己,一步步走到今天。走紅后,母親公然每月索取20萬日元,他憤怒、失望、痛恨不已。
可在母親死后留給他的信中,寫到:我知你生性放蕩,憂你日后一無所有,存折里有一千萬日元……
她一分沒動,比誰都愛他。
北野武說:“什么時候我們覺得父母原來那么不容易,我們才算真正的成熟。”
趁一切都還不算太晚,放下過去,重新開始。以一種新的角度看待父母與我們之間的關(guān)系,放下理所當(dāng)然,嘗試著心平氣和地溝通,理解。
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也是可愛的人吶~
后記:以上就是我的思考過程,靜下來重寫,一下子寫了很多。看天氣正好,陽光很暖,風(fēng)吹在身上很舒服,文字也很順眼,沖動就發(fā)了。(笑)很多不成熟的話,但如果有一句話打動了你們,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