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一位孩子媽媽在朋友圈分享了一個精彩視頻,是臺灣心理咨詢師賴佩霞在北京衛視《我是演說家》節目中的一段精彩演講。她演講的題目是《幸福為什么那么難?》看完這段視頻,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孩子,我罵你是因為我愛你?。?!
賴佩霞來自一個單身家庭,由于家庭的原因,她的童年并不快樂,她記得一次性格剛烈的母親發火時,對著她歇斯底里地大聲吼叫:"我罵你是因為我愛你!聽懂了嗎?不要還嘴!”孩子疑惑地望著滿口說愛愛愛,卻面目猙獰的母親,似懂非懂地明白了:“哦,原來這就是愛呀!”在這樣的家庭中生活的孩子會長大嗎?當然會!她也愛她的母親,當母親老了,她也以同樣的方式,對著她母親大吼大叫:“我已經和你講過了!要多穿一件衣服,醫生的話你都聽不懂??!”母親這時會有怎樣的反應呢?她會開心地覺得:“你看你看,我的孩子是多么愛我,愛我愛得那么兇!”不!這時她一定會很難過,她一定不希望孩子以這樣的方式對她。
看到這,視頻中臺下的嘉賓和觀眾都沉默了,部分觀眾眼含著淚花,我內心深處也被深深地觸動。
視頻中的那位媽媽的形象似乎是很多媽媽們的縮影,相信大部分媽媽或多或少都有罵過孩子,向孩子發過火。事后卻又覺得很內疚自責,發誓再也不罵孩子,可過了一段時間,負面情緒積累,又忍不住向孩子發火,就這樣重復著惡性循環。當然,我們也知道,我們都不是圣人,都有七情六欲,可是怎樣才能減少對孩子發火,甚至不發火呢?
為什么我們會對孩子發火
很多媽媽肯定會說:“當然是孩子不乖,調皮搗蛋,不聽話啦!”當然,這是一方面的原因,小天使們帶著不同的性格來到了我們身邊,有些孩子特別活潑好動,有些孩子特別羞澀內向,但無論他們是怎樣的性格,我們對他們都有一定的期望值,當孩子的表現超出了我們的預期,我們可能就會對他們發火。
利文斯登.拉米德在《父親錯了》這篇文中寫到:
我的兒子,我想到了許許多多的事情:我對你確實太粗暴了。在你穿衣服上學的時候,我會呵斥你,因為你只是用毛巾隨便擦了把臉;在你沒有擦干凈鞋子的時候,我也會對你大發雷霆;當你把東西丟在地板上時,我又會沖你怒吼。
在早餐時,我又發現了你的毛?。耗惆咽澄餅R到桌上,吃飯時沒一點修養,還把胳膊肘放在桌子上,甚至在面包上涂了厚厚的一層黃油。當你出門去玩,而我要去趕火車的時候,你轉身朝我揮揮手,響亮的說:“爸爸再見!”可是我卻皺著眉頭告訴你:“挺起胸膛!”
在你離開不久,我的兒子,一陣令人難受的強烈愧疚涌上了我的心頭。我真是受習慣之害匪淺!吹毛求疵,并且動不動就斥責——這就是我對你這個小男孩的報償!我不是不愛你,而是我對你的期望太高了,并以我自己的年齡標準來要求你。
在文中我們看到,利文斯登.拉米德以成人的標準來要求他的孩子,當孩子的表現超出他的預期時,他就會對孩子發火。期望越高失望也就越大,或許只要我們稍微降低對孩子的要求,我們就不那么容易發火。
當意識自己的錯時,利文斯登.拉米德決定改變自己:我從明天開始要做一個真正的父親。我要成為你的好伙伴,在你痛苦時幫你分擔,在你歡笑時和你共同分享。我不會再說那些不耐煩的話,我會每天告訴自己:“他只是個孩子——一個小男孩!”
我們會對孩子發火,另一方面是我們自身的原因,許多媽媽會說:“因為當時我心情不好嘛,孩子又來搗亂,所以火上澆油,就發火了!”是啊,當個媽媽并不容易,白天要上班,晚上回家還要帶孩子或者做家務,大腦神經都是繃得緊緊的,當我們拖著疲憊的身子,心理想著白天和同事的爭執,一打開門,映入眼簾的是扔滿玩具的地板,被劃得亂七八糟的墻壁,臉上臟兮兮的孩子,估計我們的無名之火馬上就上來了。
還有些媽媽是因為本身脾氣就不好,“我就是個急性子,心直口快,很急躁,所以一不小心就對孩子發火了?!?/p>
怎樣避免對孩子發火
第一招:發火前請務必給孩子提示語:“媽媽要生氣了!”
提醒孩子他的行為已經觸犯到了你的底線,媽媽馬上就要發火了,并且要告訴孩子你為什么生氣。
小美2歲前,我對她發火是毫無提示的,有次帶她到游樂園玩,玩了很久她還不想走,“小美,我們該回去了。”“不嘛,我還要玩!”“好啦,回去了?!薄安宦?,我不回去!”這樣僵持幾回,我終于忍不住發火了,拉著她就走:“你這孩子,怎么這么不聽話!”小美哭哭啼啼地拉著我的手,好像很委屈,她不明白媽媽怎么突然就發火了。
后來經過和一些媽媽的交流,我改變了說話的方式:“小美,我們已經玩很久了,現在已經到中午,我們該回去吃飯了,再遲就吃不到啦?!薄安宦铮疫€要玩!”“好啦,回去了?!薄安宦?,我不回去!”“再不回去媽媽就要生氣啦!”小美稍微沉思了下,她似乎預想到了再不回去的后果,“好吧,媽媽,我們下次可以再來玩嗎?”“當然可以了!”我愉快地牽著小美的手,一場快來的暴風雨就這樣化解了。
從這以后,我和小美之間很少有激烈的沖突,我也很少對她發火,她總是能在聽到“媽媽要生氣了”這句話后做出一些相應的改變。所以這招對小美來說很管用。
第二招:給孩子一點緩沖的時間:5分鐘,3分鐘,1分鐘……
有時孩子并不是故意不聽你的話,只是這時她正在專注做一件她感興趣的事情,如果讓她突然停止,她會很不情愿,所以給她點時間讓她處理一下手頭的事情。“小美,來吃飯啦!”“媽媽,我正在拼一幅圖,給我3分鐘吧!”“小美,要上床睡覺啦!”“不嘛,這集動畫片真好看,過5分鐘我就來!”“小美,回家了,明天再來游樂園!”“媽媽,就1分鐘,讓我再玩1分鐘!”其實我們并不會去精確地計算再過幾分鐘,只是給她一個緩沖的時間,讓她心甘情愿地去做她該做的事情!
第三招:給自己一點緩沖的時間和空間
如果我們心情不好,又遇上看不慣孩子的一些行為,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媽媽現在心情不好,需要一點時間休息一下?!比缓蟀炎约宏P進房間,深呼吸,調整,理順自己的情緒,安靜和休息不僅適合兩歲的孩子,也適合大孩子和所有的成年人,它可以讓父母獲取更多的回旋余地,帶著同情,尊重和智慧來與孩子交流。
本身脾氣不好的媽媽應該時時提醒自己,進行自身靈性的修行,把脾氣變得平緩??梢酝ㄟ^堅持讀書,慢跑步,做瑜伽,聽音樂,練書法等方法提到自身的修養。自己首先要靜心,以后在育兒中就會沉著,發脾氣的機率自然就降低了。
第四招:及時抱抱孩子,和孩子心平氣和地溝通
如果忍不住向孩子發了火,等自己心情平復后,及時抱抱孩子,向孩子認錯:“寶貝,剛才媽媽對你那么大聲說話你是不是很難受,對不起,媽媽沒有控制好情緒,不應該對你大吼大叫。”并且告訴孩子他錯在哪里:“寶貝,我剛才提醒你把玩具收起來,你沒有聽,我很生氣?!边@時孩子也會意識到自己的錯,他也會征詢媽媽的原諒,一邊眼含著淚水,一邊溫柔地對媽媽說:”媽媽,對不起,下次我再也不會了。”再一次擁抱孩子,冰釋前嫌。
長期罵孩子,對孩子發火,孩子有可能會變得自卑內向膽小,也可能會成為一個像你一樣脾氣暴躁的人。所以,從現在開始,改變我們自己,對孩子少發火甚至不發火。
幸福難不難?只要我們愿意改變,一點也不難!
最后,網絡上的一首小詩,媽媽們請讀一讀:
我還記得,我剛出生的時候,你把我抱在懷里,輕輕地搖晃,
我還記得,我牙牙學語時,你不停地對著我重復,哪怕只是一個字,
我還記得,我蹣跚學步時,你總是張開雙臂,對我說,來吧,不要怕,
你的耐心,讓我學會了走路和說話,
現在,我人生之路剛剛起步,
才開始嘗試著掙脫你的攙扶,
去探索我周圍所有的一切,
我也會失敗、摔倒,
媽媽,你為什么突然就變得怒目圓睜、說著刺耳的語言、對著我大叫大嚷?
我出生睜開眼看到你的時候,你是我眼中最美的天使,
你有溫柔的眼神、鼓勵的表情和無私的希望,
媽媽,你對我發火,是不是告訴我,你那里已不再是我的天堂。
雖然我裝得滿不在乎,可我真的很想努力做好,我真的很害怕,
我不愿看到你因為憤怒而扭曲的臉龐,
我怎樣才能讓你重新成為我的天使媽媽,
可努力過后,你依然會發火,
因為你需要我完美,
完美得就像那年歷中的孩子,可他只是掛在墻上。
我做不到,也很傷心,我一定很讓你失望,
雖然你在對我發火時,我裝得就像沒事兒人一樣。
我呆呆地看著你,強忍著眼淚,不想讓你知道,
我無數次躲在被窩里,流著眼淚,懷念著我以前天使媽媽的模樣!
知道你上班辛苦,可上學未必輕松,
常常是堅持過了冗長的課時,但課間也只能留在原位上,
沒完沒了地做題目,去那些課外講堂,無休止地面對那些老師們的說教和撒謊,
假期里只能在家里,享用爺爺奶奶準備的一日三餐,
除了電視和游戲,我只能望著窗外發呆,
可我不能抑制我骨節的生長,和對自立的渴望,
我也想像鴿子一樣在外面成群結隊、自由自在地飛翔,
可我一直在籠子里,無法舒展翅膀,
而你的呵斥,更讓我喪失信心,喪失勇氣,喪失嘗試的欲望。
媽媽,你能不能回到從前,回到你抱我在懷里時的模樣。
人生的道路還很長很長,
我不能保證我不會摔倒、不會失敗,
不會膽怯、不會迷茫。
媽媽,到那時,你能不能還像小時候教我學走路時一樣,
對我說,大膽地走吧,不要怕,別緊張!
或許孩子只想和從前一樣,被我們溫柔以待!
從今天起,做個不發火的家長吧!
”戒吼“從這刻開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