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瓦多·達利來了,必須去看呀!
不知道他是誰嗎?看看這張雕塑的照片就知道了。
是的,著名的《記憶的永恒》就出自他手。
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i,1904~1989),西班牙超現實主義藝術家,以探索潛意識的意象著稱。年僅30歲的他就已經登上了《時代周刊》的雜志封面。
在20世紀的幾十年里,他絕對屬于“資深網紅”級別,經典照片是“吹胡子瞪眼”:
薩爾瓦多·達利與畢加索、馬蒂斯一起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最有代表性的三個畫家。他的時尚感、他的文章、他那荒誕不經的行為和怪異的相貌,甚至他的胡須都比他的繪畫更引人注目。
看他的作品超級燒腦,要慢慢細細地了解和消化。
達利說:“時間是在空間中流動的,時間的本質是它的實體柔韌化和時空的不可分割性。”
上世紀50年代,在但丁誕辰700周年來臨之際,意大利政府邀請達利為《神曲》創作一個特別的紀念版本。上面這一幅是《煉獄》最后一篇,下面附上原文的釋義以幫助我們這些觀畫者欣賞畫作。
但丁 滌清罪過
讀者啊,倘若我有更長的篇幅可以書寫
我定會把飲用甘甜河水的情景部分地歌頌一番,
而這河水不論如何痛飲,都永不會令我生厭;
但是,因為用來撰寫這第二部詩篇的所有紙張都已寫滿,
藝術的限定也不讓我把它繼續寫下去。
我從那至為神圣的水波中返回,
像一些新生的樹木那樣得到再生,
那些樹木重又長出新的葉叢,
我身心純凈,準備好登天去會繁星。
70年藝術生命——癡情鬼才、多元跨界。
畫夢境
夢境的深幽處是什么?現世中所認為的荒唐和無厘頭在夢境里都可實現,可是人類有幾人敢呈現、能呈現并且還蘊含著深刻的思索?
在達利看來,機械的,生硬的、堅固的物體是他的天敵。時鐘要么是軟的,要么就根本不存在。達利在“神秘主義宣言”里講道:“既然相對論用以太廢黜了這個宇宙的基礎,使時間回到了已由赫拉克利特說過的——‘時間是一個兒童’——相對位置上,并且達利在畫他的著名’軟表’時也描述了這個時間位置。”這里的“時間是一個兒童”就是意指時間的不確定性。
呈現方式
量子力學是達利創作靈感的另一個來源。在1930年代,達利的精神之父是弗洛伊德,到了1950年代,外部世界已經超出了心理學的范疇而進入量子力學時代,達利的精神之父又變成了海森堡博士。
達利對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特別感興趣。量子力學告訴達利,原子里面還存在著原子核、質子、中子等等,這些微小的物體都是浮在“空中”的。達利希望通過海森堡的新方程式把量子力學的觀念引入他的作品。于是達利的作品出現了斷裂、破碎、非連續、漂浮等形象。
跨界王
他的每一張畫一畫完就有人要買走,拍電影、舞臺設計、設計家具、珠寶、攝影、寫小說、做演講……想到什么玩什么。
他說丨“我的藝術不是單純的繪畫和珠寶作品,而是汲取了物理學、建筑學、數學和原子物理學,融匯貫通的結果。”
超自信
達利說:“畢加索是西班牙人,我也是。畢加索是天才,我也是。畢加索舉世聞名,我也是。”
“每天早晨醒來,我都在體驗一次極度的快樂,那就是成為達利的快樂……”翻譯成大白話就是:每天都被自己帥醒。
這次展覽在我了解達利這方面撕開了一角,之后再逐步去探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