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用10年才能領悟一個道理,因為他們是被動領悟的——只有當現(xiàn)實重重撞到臉上的時候才會感到疼,疼完之后還是不記得時時提醒自己,結果很快時過境遷拋之腦后。
朋友從國外旅游帶回了一堆小玩意,微信發(fā)照片給我,讓我挑幾個當禮物。我瞅著圖片里的玩具有點眼熟,問:
“我怎么瞅著這些小玩意兒,像南京夫子廟逛街的十元店里的東西一樣啊?”
“不會吧,我買之前特意去網(wǎng)上查了攻略,還收藏了一篇如何鑒別中國制造的文章,怎么可能買錯。”
我說:“你仔細看看,有沒有中國制造的標志。”
朋友將信將疑的左看右看,然后在一個娃娃底部非常小的角落里找到一個明顯被處理過的標簽,上面赫然寫到“made in china”!
朋友將娃娃往地上猛得一摔,破口大罵到:“靠,老子怎么這么倒霉!”
我腦子里冒出的第一句話,不是安慰朋友,也不是吐槽制造商,而是:“海燕,你可長點心吧。”
你活該的是,你不長記性!
這讓我聯(lián)想到前段時間,“爸爸坐死兒子事件”,其本質(zhì)是一樣的,都是不上心。
以下文為舊文,聯(lián)想今日事件,故重發(fā)布出來。
我們?yōu)槭裁纯傄诒瘎“l(fā)生后,才學會反思?
文|莫希 16.10
前幾天,我的一個朋友在微信群里說:再過幾天她的寶寶就要出生了,希望我們每個人能給寶寶送上一段祝福語。
這有點類似童話里公主出生時,所有女巫都來給公主送祝福預言。事實上,這個朋友是我們?nèi)豪锏谝粋€當媽媽的,是群里的重點保護對象,從懷孕初期大家就在討論寶寶的名字、性別、喝什么奶粉、上哪所幼兒園,所有人都在盼著寶寶出生。但畢竟是正式的祝福語,不能三言兩語隨便的敷衍,絞盡腦汁想了半天,正發(fā)愁的時候,我突然想起前段時間網(wǎng)上報道的一件事:爸爸“坐死”兒子。
爸爸“坐死”兒子事件,視頻是從監(jiān)控錄像里截屏的。視頻中,一個身高180cm、體格強壯的爸爸和兒子在超市里玩游戲,兒子從后面抱著爸爸的腰,爸爸反手牽住孩子的兩只手,父子倆一步一步的往前挪,其樂融融。突然,孩子頑皮地拉著爸爸的手往后拽了一下,大概是想趁勢爬到爸爸的背上,然而,爸爸并沒有站穩(wěn),一個重心失控往后倒,屁股不偏不倚正好坐在兒子的頸胸處,孩子當場暈厥。
反應遲鈍的爸爸,慢騰騰地站起來去穿起地上的拖鞋,還是旁邊營業(yè)員緊張慌亂的聲色提醒了他,他才想起去掐兒子的人中。
如果說,事情發(fā)展到此,純屬意外,那接下來的悲劇才是真正的人為。在兒子失去了知覺后,被營業(yè)員抱起交給爸爸,但爸爸沒有第一時間做應急措施送往醫(yī)院,反而不斷地拍打、搖晃孩子,試圖讓孩子站起來!
視頻一出,網(wǎng)上立即炸開了鍋,“爸爸坐死兒子”升到微博第一熱搜,各大頭條相應發(fā)文。兒科醫(yī)生判斷,小孩可能受到了頸椎的損害。如果小朋友頸椎已經(jīng)脫位,家長還用平常的姿勢去抱小孩,會造成二次損害,而傷害往往更大!
底下評論,一片哀嚎。而評論不外乎兩種:一種是憤怒地咒罵爸爸白活了,不懂危險反應遲鈍;一種是表達心痛,嘆息爸爸對孩子造成第二次傷害。
我很能理解,在當時那種情況下爸爸做出一系列“拯救”行為,完全是靠本能驅使。但刨根到底,這起事情的悲劇根源在于,爸爸根本不懂哪些游戲是危險的,更加不懂得要如何做急救措施。他不知道如何去救孩子,也不知道孩子頸椎受傷后應該平躺在地上,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把孩子搬來搬去。
逝者已逝,悲劇已經(jīng)發(fā)生,再多的責罵和嘆息也換不回一條生命。我們能做的,就是從悲劇中吸取教訓,避免悲劇再度發(fā)生。但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反思下:如果當時換做是你在現(xiàn)場,你會比這位爸爸做的更好嗎?
我不敢保證我會比視頻中的爸爸做的好。因為在此之前,我也不知道應該如何對頸椎受傷的患者做急救措施。而評論區(qū)的網(wǎng)民中,有多少人是真正懂得去做急救措施的?又有多少人能在那樣的情況下保持冷靜,快速判斷孩子的傷勢,做出正確的應急措施?
2、
大家應該都還記得去年發(fā)生的“電梯吞人”事件吧。某商場里,一個母親帶著孩子坐扶梯電梯購物,在踏出扶梯電梯當口,電梯的踏板松開缺口,母親不慎被電梯卷帶絞進去,當場死亡!
如果大家還記得那段視頻,應該可以看到,掉落當時母親是還能爬上來的,但禁不住電梯滾動帶來的巨大沖擊力,才至于被卷進電梯里死亡。當時商場那么多人,一個工作人員還站在那里試圖拉住母親,但是沒有一個人想到,要去按電梯邊上的緊急停止按鈕,而緊急按鈕在扶手電梯上的不同距離段總共安裝了三個。可是沒有人去按下那個能救命的按鈕。
這是一場本可以避免的悲劇,然而還是釀成了慘劇。不是當時的人們冷漠無情,也不是大家都沒反應過來,完全是因為——沒有一個人知道,那里有個緊急按鈕開關可以停止電梯運行。
在事件發(fā)生之后,全國各地都對運行電梯進行了勘察維修,新聞報紙也都刊登了“如何在電梯發(fā)生危險時自我保護?”甚至很多商場都把緊急按鈕鍵用巨大的貼紙標出來,旁邊還懸掛了具體操作的宣傳牌。
大范圍的宣傳教育下,全國人民都知道應該怎么坐電梯了。
而在此之前呢,有多少人把電梯安全規(guī)范認真看過一遍,有多少人知道電梯運行有緊急按鈕,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乘電梯時“一扶、二看、靠右站”!
我想真正知道的人寥寥無幾。是的,我也不知道。人們總是要在悲劇發(fā)生后才會反思——當時那種情況本可以避免的。
3、
我們?yōu)槭裁纯傄诒瘎“l(fā)生后,才想到“如果當時….就好了”,那些本來我們是可以避免的悲劇為何會一再二再而三的發(fā)生?究其根本,我們沒有安全防范意識。我們總認為那是安全的,總認為這沒什么大不了,少知道一點也沒有關系,甚至有種“反正不會發(fā)生在我身上”的僥幸心理。
人類經(jīng)過幾千年的基因傳承,終于讓人們從出生時就明白蛇是危險的動物,所以即使是從未見過蛇的嬰兒,在看到蛇時也會驚嚇的哭起來,因為我們的祖先曾被蛇咬過幾千次。而又是要經(jīng)過幾千年,安全防范意識的重要性才會在我們的基因中遺傳下去呢?
我們常說“防范于未然”,可是我們總是在悲劇發(fā)生后才想到當時應該怎么做。“爸爸坐死兒子”事件后,很多自媒體都寫了總結哪些游戲會對小孩子造成傷害的文章,閱讀量10萬+,轉載收藏的人不計其數(shù),可是有多少人把這些收藏之后就再也不聞不問了,然后下次悲劇發(fā)生時唏噓的說當事人是不長腦子,一點急救知識都沒有,然后等到下次、下下次自己遇到同樣問題時,仍然哭天搶地的什么都不會做。我們處于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一天下來,接觸的知識會比古人一輩子學的東西都多,可用心去學的沒有幾個。
劉未鵬在《暗時間》里說:“有人用10年才能領悟一個道理,因為他們是被動領悟的——只有當現(xiàn)實重重撞到臉上的時候才會感到疼,疼完之后還是不記得時時提醒自己,結果很快時過境遷拋之腦后。”
我印象深刻的一個評論是這樣說的:“這個爸爸腦子有坑嗎,孩子搬來搬去,神仙也救不活,沒事去補充點肥皂劇,就連肥皂劇里頭都會教點急救措施!”可沒幾個人是真正能做到活學活用的,大部分人在看完的當時印象還有點,可過不久,就會拋之腦后。
4、
我有點時段天天蹲點守著湖南衛(wèi)視下午六點鐘播出的《新聞大求真》,這檔節(jié)目會收集很多生活中常見但卻被人們忽略的安全知識點,比如很多人都見過滅火器,但是會使用滅火器的有幾個?這次我把這檔節(jié)目推薦給了群里所有人,安全防范意識,是必不可少的。
人們正在加速遺忘的速度,這件慘劇過不久就會被人遺忘,就像魯迅所說的:以時間的流駛,來洗滌舊跡,僅使留下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可是,這件慘劇所帶來反思,是每個人都不能遺忘的。你現(xiàn)在多學的一條安全知識,說不定在日后就能避免一場悲劇發(fā)生。
5、
我最后給朋友寶寶的祝福語,只有一句話:快樂、幸福、安全的長大。同時,我給朋友帶去了一本家用急救知識的書。我想,這是最好的祝福。
我是莫希,2017我們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