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完美的女人,一個完美的人生!
翻遍中國的歷史,再也難找出一位像她這般的女性
故事一:
林徽因生活在一個動亂的年代,她和丈夫梁思成一起逃往大后方,去西南聯大任教
一位美國友人勸他們一家去美國避難,但是林徽因拒絕了。因為她覺得,越是在那種危機情況下,越不能讓文化的傳承斷掉,她和梁思成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這時,兒子梁從誡問她:“日本人要是打過來你們怎么辦?”林徽因淡淡地說:“中國念書人總還有一條后路,家門口不就是揚子江嗎?”梁從誡急了,說道:“我在重慶上學,你們不管我啦” 林徽因說:“真要到了那一步,就顧不上你了”? 后來,梁從誡回憶說:“我被母親的凜然之氣震動了。第一次覺得她好像不再是媽媽,而是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故事二:
清華大學的建筑系是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婦一手創辦的,梁思成還擔任著建筑系的系主任,
1946年林徽因的女兒梁再冰報考清華大學建筑系,結果落榜,梁再冰去求母親幫忙,林徽因只是按照正常的程序以一個家長的身份,申請查閱女兒的卷子。發現并無錯判、漏判的情況,梁再冰對清華大學建筑系向往已久,她眼淚巴巴地望著母親希望母親能稍稍為自己開一個后門。
以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婦對建筑系的貢獻來說
即便真開了這個后門,也沒人會說什么
但是林徽因只對女兒說了五個字:“不能那樣做”
故事三:
1953年,北京市開始醞釀拆除牌樓,對古建筑的大規模拆除開始在這個城市蔓延。
很多學者明知這樣做是不對的,卻不敢說話,林徽因當時的身體狀況已經很差了,但是她托著
病體跑到市委,滿臉流淚地說道:“你們拆的是具有八百年歷史的真古董!將來你們
遲早會后悔,那個時候你們要蓋的就是假古董!
同濟大學教授陳從周回憶道:“雖然那時她肺病已重,喉音失嗓,然而在她的神情與氣氛中,真是句句是深情”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朱自煊說:
現在的人提到林徽因,不是把她看成美女就是把她看成才女,實際上,我認為
她更主要的是一位有社會責任感的建筑學家!
林徽因被人們記住覺不應該只是因為她的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