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傳》有人說它是愛情故事,有人說它是反抗故事,每一個人對它都有自己的解讀。書就是一種作者想法的表述,我們每讀者都帶著自己的理解去解讀,這就是所謂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
讀完《悟空傳》一時不知道怎么分享我的感受,我感覺自己讀的很亂。我有看到小白龍和唐僧、天蓬和阿瑤的愛情、孫悟空的反抗,有看到沙僧的卑躬屈膝,王母的殘忍,還有如來的虛偽。作者寫了這么多,我們看到的是什么,作者想要表達的就是什么。
分享幾個片段:一、如果大家都不想活了,鬼神又靠誰來供奉呢?你看那些雞狗豬羊,被養在圈里,長大就殺掉,它們活著有何意義?本無意義,它們死和活都是只是因為人的需要罷了。人又何嘗不是一樣?他們的生死也不過是因為神的需要罷了。神要從萬物的靈蘊中吸取能量,若是時間沒有活物了,神也會枯萎死亡。靈魂是種子,人是莊家,神種下種子,然后讓他們長大,產生欲望,去爭斗,去戀愛,因為欲望而痛苦,痛苦就會祈求神靈,就會愿意把自己的一切供奉,所以神才會成為神。
感悟:我想這是作者在控訴,表達了強烈的不滿。需要作者在現實中也遇到這樣的問題,把它表達在自己文章里。同時又是一種無奈,類比雞狗豬羊的生死,故事中人的生命也是一樣。但到底神需要什么?他們就是我們天地嗎?控制著我們的一切嗎?
這也暗示了小說的悲傷解決,在反抗死亡中,人得到解脫,神也沒有了。我們都是有欲望的,真實因為有了欲望,我們才產生了那么多感情。我們這一生才變得更豐富。靈魂的種子,是欲望的根源。有靈魂,就會有欲望。
二、原來一生一世那么短暫,原來當你發現所愛的,就應該不顧一切地去追求。因為生命隨時都會終止,命運是大海,當你能夠暢游時,你就要縱情游向你的所愛,因為你不知道狂流什么時候會到來,卷走一切希望與夢想。
感悟:小白龍因為唐僧救下她,開始關注到這個和尚,不知不覺中愛上這個人。愛上一個人只需要三秒,忘掉一個人卻需要一生。作者在寫下上面的這段文字時二十幾歲,血氣方剛的年紀,這是自己對愛情的態度。不顧一切的去愛,做到的有幾人?
人越大,考慮的事物越大,思考越多,牽掛越多,放不下的越多。這是成熟還是一種悲哀?
三、觀音皺了皺眉頭。王母立刻就看見了。他的聲音一下子變得溫柔無筆:‘觀音大士,我是不是有點太.....其實......其實我是很和氣的人....’“不是,地弄臟了。”觀音說。“還不吧這個小賤俾拉出去喂狗!”王母歇斯底里地叫起來。“啪”太上老君桌上的酒杯碎了。所有的神仙都臉露痛苦之色,但沒有人敢捂耳朵。
高上的權利,殘忍的暴行,惡毒的語音,無知的麻木,下層的卑屈這樣的上流社會誰想帶著這里?花那么多時間修煉,升仙后這樣的環境,你是否會選擇?
是否在控訴花了那么多年讀書,步入工作,發現單位周圍就是這樣一個環境,你是否會想思考人生真正的意義?
書是亂,因為心是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