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張小榮說了一句話:“文科生逃不過的命運——太感性”。一個熟悉的動作,一個隱約的背影,一個相似的場景……太多的大概都會勾起記憶深處的某段回憶,偷偷藏在角落的那個人。
今天下午挺煩惱,有人耐心的聽了我的煩心事,我可以笑的沒心沒肺,也可以一瞬間難過到紅了眼眶。太過感性的人不好,糾結于過去,難以接受新的人和新的事,拿不起放不下。我算不上一個十分感性的人,但卻有著八九分文科生特有的憂愁的思想,頭上發現了兩根白頭發,發現我并不像第一次發現頭上有白頭發那樣難過傷心了,而是從容淡定的它從我頭上扯下,然后扔掉。記得第一次發現白頭發是在高一的時候,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隔壁家的小孩,突然叫了一聲“姐姐,你頭上有白頭發了!”我其實很慌張,但并不想被小孩子看出來,低著頭,強忍著眼里的淚水走到家。回到家只有奶奶一個人在家,回去就把書包放到自己的房間,然后哭了起來,奶奶并不知道怎么了,聽到我的哭聲才過來,問我怎么了,我邊哭邊說“我長白頭發了”。心理活動是“我長白頭發了,我還這么年輕,我就長白頭發了,以后怎么辦啊!”結果奶奶說“長個白頭發有啥嘛,還要哭。”對呀,那個時候的我,怎么會那么傻,為了頭上的三根白頭發那么大哭了一場。與今天的反應相比,好像我真的長大了。
我的對面是一個姐姐,她很耐心的聽完了我所有的抱怨和牢騷,還安慰我明天我給你當男朋友,帶你去吃好吃,我們一起去吃肉肉。我們在那里哈哈大笑,引來了一個另一個人,他老遠就說“你們好開心,多遠都聽到你們的笑聲了”。我開玩笑的和張國榮說我可能需要一個心理醫生,張國榮說“你吃飽了么?”(當時正在吃飯)我一臉認真的回答她吃飽了,然后才反應過來,原來她說的是我能吃能睡,哪里需要什么心理醫生了,嗯……然后我們倆又像個大傻子一樣在食堂笑了起來。其實我好像都忘記了為什么會突然想起,突然煩惱。她們都勸我說:“放下吧!”就像茍哥常說的“分開就分開,下一個更乖!”嗯……我覺得那是他在和他自己說的。一個姐姐,一個哥哥,兩個人一起給我說“你還小,你不懂”。我也不知道我該懂什么,其實我挺討厭這句話的,我理解我能理解的不就好了么,為什么一定要我站到更高的地方去感受你們所感受的呢?如果是那樣,我的人生經歷還有什么意義呢?今天我給姐姐說,我是挺煩惱的,但這好像并不能阻擋我沒心沒肺的大笑,姐姐說也許你長大了,理性正在慢慢成長,這是一個蛻變過程,會越來越好的。我的笑點很低,我可以因為別人一個小小的搞怪表情,一個冷到爆炸的冷笑話而笑得東南西北都找不到。姐姐問過我一個問題“為什么會放不下?”我說“我也不知道,以前我都不是這個樣子的,也許是越來越大了,不愿意再花那么多的時間去了解一個人了,也許是習慣了,習慣了他一個人。也許是害怕,害怕以后再也沒有心思去尋找這樣一份純粹的感情,沒有雜質,只為一心的喜歡。長大后會改變很多,無論是自己還是這個社會,突然發現這個社會太現實了,有點可怕。”姐姐說:“每個人都會這樣經歷來的,好好想一想,是放下還是不放下。”
是啊,每個人都會這樣,難過了就像今天晚上這樣大吃一頓吧,把胃撐大了,心就變小了,那樣就不會難過了。感性或多或少,或好或壞,我們該怎樣去看待?或親情,友情,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