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365天踐行2017.10.14

一、小確幸:

1、今天在學習安全實務課的過程中,無意間把課程的倍率調整到2倍的速率,既然同聽得到專欄一樣并能夠完成跟上老師的思維,然后我又把它調正常速率后,經過近700多個小時聽專欄,我的注意力其實增加了變得專注了,而且能夠從容的做筆記,人的大腦真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它能通過訓練后不斷的適應,我無意中發(fā)現,不知道是不是專注力提升的原因,我能夠把別人說一次的電話號碼瞬間記住,雖然時間不得很長,要知道我以前,別人同我說他的電話號碼,我都要反復問好幾次,我才能把他的號碼存入手機中的,看來刻意練習還是有點用處……

三、今日得到:

學習得到專欄萬維綱老師的《精英日課2》日課22/體驗設計學

今天的內容是由萬維綱老師為我們講它在看完作者是奇普.希思和丹.希思的《強力瞬間》這本書后的內容關于“體驗”的設計--或者說,是關于“瞬間”的設計。

本章分為三個章節(jié),下面由我一一拆解進行解讀與總結:

1、“瞬間”思維

當我們回首往事時,記住的往往是一些“瞬間”,而不是很長很長的細節(jié)。(不知道古時候的那些:“不在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及“人生苦短,及時行樂”等相關的話是不是也是因為有“瞬間”思維在作怪呢?你怎么看?)。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有一個著名的說話叫做“峰終定律”.這個定律說,一段經歷給我們印象最深刻的,其實是這段經歷的峰值瞬間--包括最好和最壞的體驗--以及這段經歷結束的瞬間。而我們對這段經歷的總時間長度,對其中不好不壞的那些時間段的體驗,則常常忘記。(峰終定律你聯想到了啥?不知道你還記得古典老師在《超級個體》講過的:峰終定律:設計好的高潮和結尼27-3呢?)。

希思兄弟認為:“峰終定律”說得還不夠全面,其實只要是重的時間節(jié)點,都容易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希思兄弟告訴我們:我們得有點“瞬間”思維。決定你對一段經歷的觀感的,最關鍵的就是峰值和節(jié)點。

2、好客服法則

假設你是負責一個公司的客服,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公司,你對顧客做了調查,讓給在你們公司享受的消費體驗打分,最低是1分,最高是7分。結果是有些顧客對你們滿意,給了7分;大部分人印象不錯;但也有些人很不滿意,給了3分以下。

然后你想提升一下顧客的消費體驗,你在兩個計劃:

A計劃專注于差評,要求全面保障被服務質量,一定要盡量減少差評。

B計劃則專注那些對你們服務的印象中等偏上,給打了4分到6分的那些顧客,想要把他們體驗提升到7分。

研究表明大多數公司選的是A計劃,會把公司的80%的資源拿去減少負面體驗,其實這是不對的。

專家的尋議卻是,你應該選擇B計劃。

給出的兩個原因如下:

(1)給好評的顧客是最有價值的顧客,他們將來更有可能再次在你們公司消費(不知道劉潤老師講的《5分鐘商學院》210/重復博弈:誠信是一種與這個世界重復博弈的心態(tài),你還記得不?)。

(2)其實,因為中等體驗的人占了絕大多數,所以如果能想個什么辦法把他們的體驗提升到7分,效率是最高的。

(你有沒有在現實生活中想到類似的現象呢,有嗎?那我給你舉個例子吧,像淘寶的購買后的評論就是與這個類擬的,大多數網上店家想盡辦法想把差評洗掉,其實他們的做都錯了,最聰明的做法是提升在淘寶上的產品質量,其實是同中等和好評的顧客建立好的關系,如加微信等方式,偶爾發(fā)一些推送)。

這就引出了一句格言,這可能是獲得好服務口碑的最得要的行業(yè)秘密,這句話叫--“多數可遺忘,偶爾特漂亮”。

就是說,你給顧客的絕大多數服務都很一般,讓他完全不在意就行--而好口碑則來自你偶爾給他的一個特別好的體驗。

(我來講個關于這個口碑的反例吧:大多數做微商的人其實都是不知道這句話,天天在朋友圈曬他的產品,以為能通過反復曝光來增加顧客群,確不知道,多數這樣的人,都被他的朋友給屏蔽掉了,其原因是廣告太多,產品太差,讓人有一種本能的厭惡感,其實我們不是反感廣告,我們反感的是,你在我的朋友圈反復的放同一個廣告,而且還很不用心,無創(chuàng)新,這樣的人,我一般都是直接把他屏蔽掉)。

3、制造完美瞬間

希思兄弟對“怎么制造完美瞬間”總結了三個方法:

(1)搞一個儀式感。

(2)故意把這件事搞得特別重要,讓人引起重視。

(3)第三個辦法是制造小驚喜。平淡生活中來點隨機的驚喜總能讓人印象深刻。“行為設計學”里的隨機獎勵,也是這個意思。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