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澆施工的框架具有整體性好、圍護墻體輕、抗震性好、施工速度快、布局靈活多樣的優點,在工程實踐中成為主要的結構形式。工程技術人員在施工中應嚴格按照圖紙和規范施工,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
建筑梁柱節點施工存在的問題及防治措施
〓問題
梁柱節點施工的復雜性主要表現為:節點構造復雜,鋼筋分布密集,操作人員高空作業,施工難度大;
特別是中間柱子鋼筋縱橫交錯,箍筋綁扎不便,采用整體沉梁時節點區下部箍筋無法綁扎,致使梁節點部位不放或少放柱箍筋,留下嚴重隱患。
部分施工人員意識到鋼筋骨架整體人模后柱節點內箍筋綁扎困難,其缺陷是:
(1)只安裝梁底模,不安裝側模板,板的模板無法安裝,造成整個模板支撐系統不穩定,易發生模板倒塌事故;
(2)在框架結構施工中,所有的鋼筋均須在施工樓層堆放和二次運輸,在這種開放的模板體系上推放和搬運鋼筋極其不安全;
(3)支模和綁鋼筋多次交叉作業,不利于施工組織管理,窩工現象較嚴重,工效較低。
〓措施
近幾年的做法是將梁板模板(含側模板)全部安裝完畢后才安裝梁板鋼筋并整體沉梁。該施工程序的優點是鋼筋堆放、運輸及綁扎較安全,交叉作業少,支模和綁鋼筋不沖突,工效較高。
但若不采取特別措施,會出現節點箍筋少放或者箍筋間距無法保證的問題。對此,可采用如下措施解決:
(1)下料時每個節點增加若干根縱向短筋(可用細鋼筋);
(2)柱節點區箍筋現場焊接在縱向短筋上形成整體骨架,再將整體骨架套入柱縱筋并擱置在樓板模板面上,穿梁鋼筋并綁扎;
為防止附加縱向短筋位置與柱縱筋沖突而造成套箍困難,附加縱向短筋應偏離箍筋角部約50mm,采用該法可保證柱節點箍筋的間距與數量,實施效果較好,需要說明的是,當結構較復雜時,采用該方法可能也會有困難,施工時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框架柱縱筋的搭接
按照規范和規程的規定允許搭接的矩形,異形柱縱筋應優先采用機械連接或對接焊,但有些施工單位為降低成本或貪圖方便,更愿意采用搭接。
這種做法往往會造成柱在縱筋搭接部位的截面過小,因該部位箍筋尺寸并未變化,使柱縱筋難以緊靠箍筋(相差柱主筋1d的距離,其直徑通常在18以上)。這一問題在柱截面較大時還不太突出,隨柱截面的減小就顯得較為突出。
特別是異型柱通常柱寬僅200mm。如端部配25縱筋。減去鋼筋保護層50mm。則此時兩根縱筋的凈距僅100mm。若采用搭接,則搭接處兩根縱筋的凈距如按搭接1根考慮也僅75mm,若兩根同時搭接則只剩下50mm。顯然對柱有效截面削弱太大,使鋼筋搭接末端延伸部位成為柱的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