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講述了發生在京杭大運河上幾個家族之間的“百年秘史”。
通過這部“百年秘史”,作者徐則臣筆下的京杭大運河仿佛被賦予了靈性,熠熠生輝。
好的作品值得反復咀嚼。再次閱讀這部獲得第十屆矛盾文學獎的作品《北上》,我有了不一樣的感悟。
回想起第一次閱讀時,純粹是當作長篇小說來讀的,當時只是覺得里面的故事挺好看的,也很感人。
比如小波羅在臨終前讓大家挑選東西的那一幕,又比如馬福德和如玉之間超越國界的純真愛情。
這一次閱讀,我對京杭大運河,這條承載著幾代家族史,一部民族史的運河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京杭大運河始建于春秋時期,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長的古代運河。
這條凝聚了古人智慧的人工運河,貫通中國南北的大動脈,對中國經濟、文化、政治、地理有著重要的影響。
這一影響不僅僅是指在1901停止漕運前,時至今日,京杭大運河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那就是眾所周知的南水北調工程,使這條沉睡已久的大運河煥發新機,生生不息。
其實說到造福中華民族的大型水利工程,又何止是京杭大運河,始建于戰國時期的都江堰,歷經2000多年的歷史變遷,如今仍在使用,福澤后世。
不局限于水利工程的話,還有對促進東西方之間的經貿合作、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義的“絲綢之路”,如今的“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不僅使古代絲綢之路得以傳承和提升,而且為國家乃至世界的經濟發展都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古代貿易通道都能得以留存并延續至今。
比如起源于西南邊疆茶馬互市的“茶馬古道”和促進了嶺南經濟發展的“梅嶺古道”。
在當時交通條件極為落后的歷史背景下,一度為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但是隨著交通日益發達,“茶馬古道”和“梅嶺古道”因為山勢高峻險惡,驛道崎嶇難行,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
曾經的輝煌已成為過去,塵封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多少有點令人唏噓。當然,如果感興趣,仍可以在歷史中追尋它們的足跡。
最后,和你一起分享書中封面的話:“運河不只是條路,可以上下千百公里地跑;它還是個指南針,指示出世界的方向。它是你認識世界的排頭兵,它代表你、代替你去到一個更廣大的世界上。它甚至就意味著你的一輩子”。
在我看來,如果把句子開頭的“運河”二字換成“絲綢之路”,后面的句子依然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