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喜歡"癡"這個字的。覺得除了"癡呆"里的癡,其它的關于"癡"字的詞匯里,都有一股可愛勁,執著得可愛。比如花癡,情癡,嬌癡,癡迷等等,所以很感謝那個造出"路癡"這個詞的人。
第一次接觸"路癡"這個詞匯,是在好幾年前的一則關于楊冪的報道里。報道說楊冪是個路癡,N次去過閨蜜的家仍然摸不到門,五分鐘的車程硬是盤桓了半小時仍只能打電話讓閨蜜來接。至此,我才知道了像我這樣面對都市的林立與縱橫有如"無頭蒼蠅""睜眼瞎"的族類有一個別樣的名字曰路癡。
二十二歲以前真沒覺得自己路癡。那時候生活簡單,活動范圍單一,"11路公汽"也沒把自己帶進過歧途,而且偶爾參與的活動也是集體行動,向導都是有組織安排的,沒有讓自己露怯的契機。
是另一半最先發現我路癡的缺陷的。那晚和他在縣城里散步,一路欣賞小城的夜景一路說著各類話題。某個轉角處,他突然問我回去的路該走哪邊。記得當時我是茫然四顧最后隨意一指的,我是蒙都沒有蒙對方向啊。另一半說走路要多留心,多觀察標志性的建筑物,用它來參照也是個好辦法。可關鍵是在我眼里,城里的房子基本大同小異,街道們都是孿生子。標志性建筑是有,可第一次看見了它并不代表我第二次能找得到它。另一半說那好吧,找不到地就打的。后來或許他轉念一想打的也有危險于是就索性陪同得了。到哪哪都一路陪同,這樣總不至于弄丟。
要說現在有導航真是好。上文里提到的有關于楊冪的報道發布的時候一定還沒有出現導航服務這一塊,不然楊冪就不至于那么折磨。現在我出門就用導航。輸入一個目的地,然后導航開始。跟著導航服務里的語音提示,看著導航頁面的逐步指引,左拐右拐直行啥的,反正能十拿九穩地到達目的地。導航就是我胸中的那根竹子。
剛開始用導航的時候也是糗事多多。
記得那次和老二出門,乘車,乘車再乘車,但具體的地點大巴是不會載你到達的,秉承節約的原則,我和老二說:"我來查查路線,如果遠,我們就打的,如果不遠,我們就步行。"結果一查,才一公里多點的路程,當然選擇走著去咯,如此還可以散散步運動運動。卻不想,尷尬來了!我們樂呵呵走了好一會兒之后,我突然想起要看看手機,看看快到了沒有。結果,好家伙,那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啊!屏幕顯示距離的數字竟然翻了一倍-----我們南轅北轍了。幸好,這類小小的糊涂,犯過了還能夠糾正過來。
還有那次去某處參加考試,哎喲,回頭想想都讓人忍俊不禁。
那次我的考點是某中學。之前就根據考點訂下了附近的酒店,所以距離并不遠。另一半的準備工作做得也充分。他頭一天就陪著我熟悉路線。他帶著我走了兩條線路,并做了比較。他說:"我們回來的這條路更近一些,你明天去就走這條路。"我說:"可是這條路太多拐彎,我記不住,我就走那條線條簡潔的路,遠點就遠點,也花不了多少時間。"可第二天一早另一半還是不放心,直接送我去了考點。他說:"回來的時候你就跟著人群走,走出這個拐彎就不遠了!"
我是一個真怕碰到拐彎的人。每遇拐彎之處我都會內心惶惑,忐忑不安,無所適從,所以常常慶幸自己的人生軌跡簡單明晰,不然會找不到北,一個找不到自己人生方向的人是多么可悲啊!感謝現在的引路神器百度地圖。導航一打開,地點一輸入,心瞬間安定下來。這里我要說的是在考點與酒店之間不到一公里的路程,我來來回回八趟,除去另一半陪著的三趟,其他趟趟開導航。其實我并不是一個喜歡一味依賴誰指靠誰的人,但在認路這一塊,實在抖不出英雄氣來。
讓我萬萬沒想到的是,走南闖北的女漢子老三竟然也是個大寫的路癡。老三是跨省遠嫁的,嫁之前她的娘家也還沒遷到城里,所以她回她城里的娘家也是數得過來次數的。但我想,家門于我們應該是有一種天生的親近與熟悉感的,也就沒想到路癡到極致的人連家門都會找不著。那天我就尾隨著她走。每到一個拐角都會隨著她一起駐足,然后看她仔細分辨的認真勁。她每每都會自言自語說"嗯嗯,是這個方向!"或者"對,是這邊!"當來到她家樓道口的時候,我神來一句:"你確定是這里吧?"她一下子也不確定了:"啊,走錯了嗎?"或許有人會在這里質疑問為啥不打電話,那啥,我們的包都放在她家里,我們是出門閑逛了回轉的。此時老三又開始念念有詞,她念的是她家的具體地址,某某棟某某單元。
幸虧還認識字,不然就得拍門打戶地擾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