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完這堂公益課,收獲很大。從張嵐老師的育兒經中,其實我這個勤奮的媽、辛苦的媽、操心的媽對照張嵐老師的幾條育兒經,感覺還是不錯的媽媽。然而之前付出的代價,所歷經的教育之痛處,卻非張嵐老師這么輕松。所謂“這次第,怎一個痛字了得 "。
孩子小學時候,我們住在公婆家,因教育理念不同會與長輩與愛人起沖突。而我也確實沒起到一個合格母親的角色,因為兩地分居,我只有在周末才回到上海,孩子的教育自然落在愛人的肩上及公婆身上,他們的溺愛與我的嚴格,他們的插手我管教孩子及當孩子面駁斥,都讓我預料到了青春期孩子所發生的問題,卻沒料到會叛逆到讓我始料未及,措不及防!當時的夫妻關系、婆媳關系焦點都會因孩子而起。在“有所為”方面的行為確實做得不夠理想,因而在后期的教育方面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在對自己的認識不夠深刻的情況下,卻總是去埋怨長輩和愛人的嬌寵與干預造成孩子的叛逆性格,用五維教練領導力的理法解釋,這一切都是我在外求,現在的我認識到“我是一切問題的根源”。找到了自身的問題,就要從自身的改變做起,這一年學習了教練技術,不斷的自我完善、自我改善,親子關系和親密關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所以女兒也愿意跟我來聽這場公益分享。
對于張嵐老師的有所不為觀點我非常的贊同,但這一點當中我確實做得不夠好,特別是對于不代勞這件事,如今女兒的很多不良習慣,不可能很快的就改掉,女兒有的時候更多的也會命令我,幫我拿下這個幫我拿下那個,久而久之我也習慣了為她代勞。在回家的路上我在跟她探討這個問題,接下來如何你能讓我不代勞,去做你能夠做的事情呢?孩子沒有好好的來回答我,我也在期待她能夠一點一點減少我對她的代勞。
作為一個母親,張嵐老師的這幾點我也特別贊同。對比自己亦有所為,并且還對照自己做了一下自我教練。
首先:充分駕馭好自己的情緒,充分信任自己的女兒,這項我給自己打8分,孩子說就信任這一點,還做不到完全的信任給我打了6分;說到信任為什么這一點我們的分歧會這么大呢?究其原因我覺得是之前她迷上了狼殺人的這個游戲,有時候我會去書房看她,就會發現她邊學習邊在看手機,在周末的時候更是迷上了游戲,有時弄到一點多鐘都不睡覺,所以我很生氣,因而對她能夠主動地合理進行時間管理我是有一點不信任,而孩子說現在她已經不玩這個游戲了,我還在質疑她的能力。
其次:以身作則,堅持學習,我給自己打10分,孩子也給我打10分;
再次:不給壓力,順其自然,我給自己打7分,孩子給我打7分。在我看來適當的給點壓力,還是必然的否則哪來的動力呢?
如此以來,經過這一年半的教練技術,心理方面的學習,我的改變是很大的,孩子對我的改變也是承認的,從強勢的母親,掌控型母親漸漸變成一個教練式母親,并且我對她的影響也是有成效的。雖然青春期叛逆的性格常常會發作,因為小的時候上輩過分溺愛,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慢慢地被影響,慢慢地進步,但這一年我的的確確也看到了孩子不斷地在進步。今天我帶她聽完這一場公益課后,與孩子進行了一番深度對話。我們彼此通過對話都非常有收獲。在吃飯的時候,我問她今天聽課有收獲嗎?她說有收獲!這一點我就感覺到非常的開心。而后孩子主動的跟我談了很多很多她的想法,比如說她聽到源源的控制時間的Forest軟件,她告訴我她也下載了一款同類軟件,這讓我很震驚,孩子已經意識到要控制自己游戲的欲望,進行時間管理了。那天的談話,她說得多我聽得認真,不時的也會引導一些正確的理念,因為我覺得在這個時間給她輸入正確的價值觀是有必要的。選擇恰當的時機很重要。
通過這樣的對話,通過帶她去上這樣的公益課,我已意識到我在往教練式父母的方向前行。
第一、尊重,這點非常非常重要。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我更多的是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動來向孩子樹立楷模,讓她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尊重,所以這一年來她愿意跟我分享一些她的想法。
第二、聆聽,在她講話的時候我是認真地聆聽,聽出她內心的需求,聽事實、聽情緒、聽意圖,真正做到3F傾聽。
第三、理解,其實我們的孩子內心深處都非常渴望被理解。當我們去理解我們的孩子的時候,我們不僅僅是去關注到她平時在做什么,而是更多的去關注到他們的本質是什么,從而去支持她的行為。比如說孩子喜歡漫畫,喜歡去簽售崇拜的小鮮肉作家,我都支持并且陪著她一起去。有些家長會問這是不務正業,她追星你怎么還要去支持她呢?是這么看待這件事情的,90后作家寫出的文章更接近他們的思維,有時候也能說出孩子們心中的所想,而且讓孩子多讀書,更是事件好事,她愛讀這些書我干嘛不支持她呢?總比打游戲好吧。
第四步、欣賞。作為父母我們要去學會如何去欣賞自己的孩子,欣賞到他們平時的一些作為,并且認知到他們的這個作為。現在也都流行賞識教育,有的時候孩子也會問,她做這件事我是怎么看的,我都會帶著欣賞的眼光和口吻去客觀的評價,當然不好的地方我依然會指出。
第五步、支持,支持孩子的想法,支持孩子的行為,當然這個還是有價值觀的判斷,合乎法律法規范圍的,合乎道德情操方面的,必須支持!自從我改變了自己,這一年來我覺得孩子很多行為跟以前相比變得越來越正向,因為今年夏天我欣喜地看到她跟同學約著去圖書館學習,就在以前幾乎是不大可能的事情。當然她和同學約著出去玩,我從來也不反對,這個時期的孩子是不愿意跟父母多呆,喜歡跟同齡人在一起,明白了這個我們自然要支持她。這要放到我沒有學教練技術以前,我是不太支持,甚至我也不太信任,總會擔心他們會做些什么我不喜歡的事情。因為做到了這些,孩子漸漸地愿意敞開她的心扉,我也漸漸的在走入她的心中。一場公益的課程,也開啟了我與孩子的一場教練對話。
周末請死黨給我做教練對話生命意圖+邏輯層次,突然發現我上升了一個高度和拓寬了深度,居然總結出自己的能力,自我認知的能力、自我修復的能力、自我提升的能力。而這三個能力幫我一一化解了原生態家庭帶來的傷害,(小時候我的母親經常打我,40年代的父母奉行的是棒子底下出人才……)這些都沒有投射在我的家庭和孩子身上,突然發現我自己好出色!允許自己自戀一下。所以真的感謝這將近兩年的時間我突破了舒適圈,不斷地挑戰自己、突破自己。與優秀的導師、優秀的朋友們在一起,努力前行,成就更優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