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獨居江南
自從2015年4月開通了公眾號江南的故事酒館以來,不覺已經兩年多了。在這兩年多的時間里,一直致力于把故事酒館打造成一個連接作者和讀者的原創故事平臺。畢竟時代巨浪翻涌,我們只是非常渺小的存在,所幸,我們還有故事,我們可以用故事去記錄自己轉瞬即逝的微茫心事和永不妥協的小小堅持。
兩年多的時間過去了,抱著美好初衷的我一頭扎進自媒體的大浪里之后,目睹了許多亂象,今天寫下此文,一吐為快。
第1炮:
平臺那么多,但都在輸出同質化的內容
據不完全統計,現在的公眾號已經高達2000萬個,而且除了公眾號以外,還有頭條號、企鵝號、百家號、UC號、熱問、一點號、網易號等數十個自媒體平臺。而酒保先生所認識的很多文藝青年,基本上也是人手一個公眾號。按理說,有這么多的平臺和從業人員,整個行業應該呈現出一種百花齊放的狀態,應該會輸出非常多有個性有格調的內容才對。但現狀卻不是這樣。
前幾天鹿晗關曉彤公布戀情,一時間微博陷入癱瘓。這個熱點一出,當天不管是娛樂號還是美妝號、時尚號,又或者根本沒有定位的四不像的號,不約而同地都在寫這個新聞。酒保先生看了數篇,內容都大同小異。先是簡單陳述一下事件,再附上鹿關二人的微博截圖,接下來又羅列了幾張他們過去同框的照片,然后附上兩人粉絲反應的截圖,最后結尾祝福一下當事人。很明顯,文不夠,圖來湊,就這么點破事被各大號發了又發,真的有勁嗎?難道這個世界真的已經無趣到所有人都要圍觀二個偶像明星談戀愛?
第2炮:
不顧事實真相,瘋狂追逐熱點
也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追熱點變成了自媒體人的必備技能。大家都以流量為導向,每出現一個熱點全都一擁而上,試圖分一杯羹。大家關心熱點能帶給自己多少流量遠勝過熱點事件的真相本身。一旦這個熱點失去了時效性,不管其中的當事人有多慘,卻再也無人問津了。因為大家正忙著瘋狂追逐著下一個熱點,猶如一群蒼蠅圍著一塊臭肉。
薛之謙和前妻復合的當天,各大號都盛贊薛是深情專一的好男人,并大聲宣布,自己又相信愛情了。過了沒幾天,李雨桐出來爆料,于是大家筆鋒一轉,薛之謙又立即變成了人人喊打的渣男。我真的很想問問這些人,你們忘了前幾天才夸過薛的嗎,啪啪啪自打臉不疼嗎?
這還不算什么,因為熱點來自不同領域和行業,于是很多自媒體人也變成了跨界專家。孕婦跳樓時,是醫患權威,明星出軌時,又變成了娛樂圈達人,看到知識變現很火,又立即變成了學霸。我說,你的人設會不會太多了?
追熱點最重要的就是要快,可是寫不出來怎么辦,湊唄。不停地復制粘貼,拼湊一堆似是而非的內容,最后硬掰一個強而有力的觀點,趕緊發出來搶流量。就這樣,為了快,硬生生地把寫作這項很富創造性的工作,變成了不停Ctrl+C、Ctrl+V的流水線工種。至于事實的真相,誰在乎?
第3炮:
10W+是一個拙劣的謊言
自從10W+變成了自媒體人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標之后,它的意義就已經變了。它成了每個自媒體人心頭的一根刺,既看不見它,卻又隱隱作痛。身為一個自媒體人,你沒寫出過10W+還好意思見人嗎?于是為了達到目標,自媒體人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的鬧劇。
追熱點、標題黨這是最常見的手法。如果取了聳動的標題,也追了熱點,還是達不到目標怎么辦,有錢的會去淘寶請人刷閱讀數。那沒錢的呢?我曾經見過一個小編的微信群截圖,他居然加了數十個互推互閱的群。每天的推文一發送,他就立即在這些互閱群里做推廣,請求其他小編幫忙點擊和轉發。既然是互推互閱,他也需要幫回別人,這樣一來,每天至少要花掉三小時。更有甚者,每天花一小時寫文章,其他時間全在推廣和宣傳。于是乎,點擊率變成了一個拙劣的謊言,你根本不知道這個數據背后到底有幾個人真的看過這篇文章?
有些小編會覺得特別冤枉,自己并不想這么做,但是公司和客戶就是盲目迷信10W+,能有什么辦法?
第4炮:
平臺的推薦機制太糟糕
酒保先生除了公眾號以外也有運營頭條號、企鵝號和百家號。就我個人的經驗而言,每個平臺的確都有不足之處。公眾號的問題在于它是一個閉環。也就是說,如果一個草根,沒有一定基礎的粉絲量,既便輸出了非常優質的內容也傳播不出去,而一些自帶流量的大V,隨便寫寫,也有10W+。
頭條號、企鵝號和百家號相較公眾號而言的確更開放。但他們的機器算法和推薦機制也很有問題。有時一篇拼拼湊湊的東西,因為意外地踩中了某個關鍵詞而被瘋狂推薦,從而成為了所謂的爆文。而認真寫出的文章,很多時候,卻完全沒有被推薦,甚至點擊率為零。機器無法判斷文章質量的優劣,這就導致你能獲得多少的推薦量和文章質量并無直接關系。因為平臺的這種缺陷,也造成了部份自媒體人心態的失衡,從而開始瘋狂追逐熱點。
寫完了這四種亂象,我忽然想到了以前的博客時代,那時大家都踏踏實實寫長文章,還會相互串門,評論區也沒有噴子搗亂。而現在,科技越來越發達,平臺越來越多,表面上百花齊放,但實際上每天卻被很多垃圾內容刷屏,這到底是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