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各種“xxx相親鄙視鏈”弄得眼花繚亂。沒北京戶口,不行;沒本科學歷,不行,本科學歷還得985的,211的看不上;沒房,怎么好意思說你是來相親的?更搞笑的是屬羊不行,羊招誰惹誰了?破“四舊”怎么沒告訴不許歧視屬羊的呢?
這中現象衍生出了下面這樣讓人笑得肚子疼的圖片?!笆簧?gt;羊”
?
請問各位給兒女相親的大爺大媽,您們真的在乎過兒女的感受嗎?他們不會覺得自己正在被明碼標價的出售嗎?兩個人在一起不是感情更重要嗎?
有人說,一看你就年輕啥也不懂,感情能慢慢培養啊,物質才是感情的基礎。沒有物質的確維持不了感情的長久,但是直截了當地本著“強強聯合”或是“攀高枝”的心態去給兒女相親也太急功近利了。
怕兒女吃苦遭罪受委屈,我很理解。自己年輕時就因為物質基礎匱乏而多吃了很多苦,勞苦一生,悉心教育子女,為子女準備房子彩禮。都是希望自己的下一代不用為生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而磕磕絆絆。
也有很多適婚人士加入了相親俱樂部類的組織,上交會費,就會有紅娘為他們介紹符合條件的對象。然而,許多人的思想似乎被“相親鄙視鏈”勒入血肉。他們的條件要求暴露的只有“貪婪”二字。
北大男只想找學妹,有車有房的想找資產更多的,條件好的只想找條件更好的。似乎他們已經忘了自己是在找下半生的伴侶,而是找一個能吃得起自己這份蛋糕的買家。
更有甚者,采用“走馬觀花”的策略,明面上告訴紅娘這人不太合適,私下卻表示愿意和對方試試看。這樣紅娘還會給自己推薦別的資源(這里已經不想用“人選”這個詞了),自己還有一個最低保障。
這樣的人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把對方放在什么位置?不論大家對此如何看待,我都站反對方。既然想找一個終生伴侶,就要在相互尊重的情況下,不然這段婚姻在成立的一刻已經成為了一顆定時炸彈。
當然,也有很多理智的相親者沒有被“鄙視鏈”所束縛,他們更多的是追尋本心來尋找配偶。有個條件很好的男士表示,“人家什么都有還要我做什么?”更多一些精神層面的需求,我們應該多考慮對方能帶來的“唯一感”,只有對方能給予的滿足感,哪怕只是外表賞心悅目呢。
物質富足真的是當代人追求的幸福嗎?當代人大多生活條件優渥,更注重精神和情感上的交流,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希望自己的配偶是一個能懂自己的人,這樣才能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長長久久地幸福生活下去。
為了避免被所謂的“鄙視鏈”侵蝕思想,我們應該冷靜思考,追尋自己心目中伴侶的模樣。運動型還是文藝型?喜歡攝影、愛好打球、還是喜愛旅行呢?
盡量避免相親,面對一個陌生人,第一件事考慮的肯定是物質方面的硬件問題,其次是相貌,最后才開始互相了解。這中間得有多少是還沒有深入了解或者勉為其難走進了婚姻殿堂的呢?這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嗎?
想找愛健身的,就去健身房。想找愛看書的,就去圖書館。想找愛旅行的,就去驢友俱樂部,以此類推。大家都在一個圈子才能真正了解一個人的內在,想要什么樣的配偶就要自己去靠近、自己去爭取。等著別人介紹的結果一般就是,資源有限,將就一下吧。
別被“中國式相親鄙視鏈”禁錮了思想,這條無形的鏈會傳染,欲望會讓人迷失本性,“鄙視鏈”就是“貪婪”的掩飾說法,別把自己的“貪婪”推脫給生活,上一代人有這么嚴重的“鄙視情結”嗎?對于婚姻,物質不是攀比的籌碼,能比較的只有幸福感。在沒有那么多物質煩惱的情況下,找到彼此的唯一才是真的幸福。
誰能逼我將就,你問我為什么頑固而專一
誰能逼我將就,互相折磨到白頭
誰能逼我將就,他們不過將就
——不將就·李榮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