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7 育兒和母嬰
又值學生期末和升學季,聽到學而思在網上受到網友爭議這件事我是很吃驚的,畢竟作為一個四年級孩子的家長,我們除工作之外的討論就是孩子的成績如何,老師的教學方式如何,孩子今天有沒有進步這樣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學而思給孩子的幫助是沒有讓我們失望過的。
我能理解輿論對于學而思的爭議,就好像教育本身的含義,隨著時代的變化在不斷地被重新定義,因此往往也容易招來爭議。在我們的學生時代,數學,語文都非常簡單,以至于到今天再看孩子的習題我都很難去解答。今天考試對于孩子的要求越來越高,無論是應試能力還是思維和邏輯能力,這都是當年的我們遠不能及的,不過,這和社會對人才越來越高的要求,也是一一對應的。競爭很激烈,選拔日益嚴苛。
最初得知學而思是同事的推薦,并且自己和孩子一起去試聽了幾次課,感覺非常好。同事孩子今年一年級,說課外學了學而思思維訓練,很喜歡,覺得比學校數學課有意思多了。看到很多不同的題型,老師鼓勵不同解題思路,數學也可以很美。希望能繼續保持孩子的學習興趣。去聽課時一個陪孩子上課的家長告訴我他的孩子在學而思上課,他每個星期六七點半打車從金沙到桐梓林,雖然很幸苦,但是很值得,因為在那里孩子能學到東西。老師也很負責,并且在我因為時間原因沒有這次暑假班的情況下,老師主動找到他,并不是來要求他報名,而是告訴了他暑假班要學習的內容,準備把要講的內容發給他,并且叮囑他要好好教孩子。
真正讓孩子親身去體驗學而思之后,我終于也成了能夠像同事一樣對學而思贊不絕口的家長之一。學而思改變了我對補習班的刻板印象。一度我以為補習班就意味著枯燥的題海和套路的死記硬背,和孩子的活潑天性與學習熱情處于永恒的對立,這也是我長久以來沒有給孩子報補習班的最根本原因。但是孩子對于學而思的熱情和喜愛打消了我的顧慮,她反而愿意主動放棄自己周末玩耍的時間。
毋庸置疑,這與學而思的課程設計與師資力量密不可分,用心且有能力的老師加上對于注重培養孩子學習熱情和基本素質的課程設計,讓學而思不僅脫離了傳統補習班的刻板印象,反而更加接近教育的實質。
我發現女兒真正愛上學習,是在她告訴我,將來也要像老師們一樣成為學校的學霸學神。而女兒對于學習更加自信也是學而思老師們的功勞,在學校只有每次考試前幾名可以獲得表揚的功利機制甚至都在這里得到了優化,在這里每一個孩子作為學習的主體,都可以在自己取得進步之后得到鼓勵,這種在學習上的成就感,也許是孩子在最初培養學習熱情必不可少的因素。
作為一個平凡的甚至焦慮的家長,我甚至慢慢忘了想要提高孩子考試成績的初衷。因為孩子在這里得到的培養,對于她今后一生的學習也許都大有裨益。
能夠很好地學習不僅讓她更加自信,而且也更加地開朗了。學而思不僅是簡單的去做題,它強調孩子的五大習慣,“口閱筆反復”——口述、閱讀、筆記、反思、復習。能夠把口放在前面,實際上是非常重視孩子的表達能力的。表達有多重要,和我們這相對內斂的一代不同,這是外放和張揚的一代人,表達能力是今后無論在那個領域都需要的最根本技能。
學而思通過引導孩子去給別人講題,教給孩子懂得分享,懂得布局,并且甚至學會了為他人著想。這一點,自然是我在十歲的時候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閱讀更是人類的一生摯友,能讓孩子從小就愛上閱讀,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掌握信息處理信息,也是這個爆炸信息時代對每個人的要求。能夠自覺地去反復鞏固錯過的知識點,再次牢牢掌握,也是掌握知識的重點。
除此之外,女兒的數學成績有了顯著的提高,可以說原來讓我和她都很頭疼的只一個問題很好地解決了。理工科出身的我非常崇尚對于邏輯思維的培養和理性分析的能力,但是這平心而論,目前的數學考試要求對孩子來說是比較難的,學校不是不好,但教的有限,且教授的東西也大多較為枯燥,因此孩子成績不太理想。
以我的理解,現代教育的核心就是數學教育。可以說,整個現代社會,就是建立在高等數學的基礎上的,一個人對數學理解程度的區別,直接影響未來的收入,這樣說可能顯得很功利,但我是一個數學教育的受益者,我從農村出身,從小就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對這一點深有體會,數學能力是一個人選擇專業乃至職業的門檻。
所以我對女兒的數學是很上心的,但是很遺憾,女兒對數學沒有多少興趣,我一度想過放棄。
但是到了學而思我發現,老師把數學講的很有趣,注重思維啟發和形象化教育,讓數學遠離了枯燥的刻板印象,讓孩子對數學重拾了興趣,這可能比數學成績提高更讓我感到開心。
像我這樣的家長數不勝數,我們也在和孩子一起學習的過程中建立了更加緊密的關系。所以學而思帶給孩子的益處是方法論上的,而不僅僅是方法上的,它是功利的應試教育產物,但實際上在參與的過程中,我們能收獲的卻不僅僅是應試教育的成績,那種給孩子的氣質改變以及她內心對于學習的重新認識,更加重要。我能看到她的進步,是一種可持續的,甚至是自發的。
我猜想,作為培訓教育機構這一標簽下的學而思,就如同應試教育這個標簽一樣,免不了爭議,但是我能看到的是,爭議都來自于旁觀者,當我能真正觸及到學而思的優秀老師以及他們對于教育的更高追求之時,我認為沒有任何爭議可以說服我放棄。
應試教育讓東方的大部分孩子在教育早期不能像歐美的孩子有那樣豐富課程,或許補習班在一定程度上讓孩子的周末不能那么自由,但試想,在現行不能改變的現實面前,我們能做的,也只是讓孩子去挑選自己最喜歡的老師,和課程。
這個選擇,女兒很早就做了,那就是學而思。
人生是一次航行,教育就是拉著這條船逆水行舟,而我們家長做的,無非是選擇一條孩子喜歡的船開始她的旅程。
關注微信公眾號:撈寶財神,免費獲取1980元的最新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