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這看上去是一個多么令人羨慕嫉妒的職業,在享受暢銷作品帶來的金錢與名氣的同時,還能自由地安排自己的工作時間,同時集名利、自由、財富、才華于一身。
曾幾何時,我也幻想著成為一名暢銷書作家,但當深入接觸寫作這件事的時候,才知道寫小說、寫文章,其實并沒有想象中的那樣簡單。,也許是天分有限抑或是自身性格方面的原因,寫作,于我而言不是一件很得心應手的事。寫小說更成為了我內心深處埋藏的不敢隨便觸及的一個夢想。
可是,我相信【吸引定律】這回事,這不,讓我碰上了《寫作課》這一本書?!秾懽髡n》的作者,愛麗絲馬蒂森不僅僅是位獲獎無數的作家而且還是位寫作課的教師,曾任教耶魯大學、布魯克林學院,后來在本寧頓學院藝術碩士班執教22年至今,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瑪蒂森這樣的經歷注定了《寫作課》這本書不同于一般的寫作教程。
《出版人周刊》是這樣評價這本書的:瑪蒂森的分享細膩周到,充滿鼓舞人心的力量。所有指導性建議都是源自寫作班學生的具體創作案例,以及文壇巨匠的扛鼎之作。這是一本寫作學習者的自助之書。
《寫作課》的英文名字是《the kite and the string 》,直譯為中文就是“風箏與線”,而這恰恰就是瑪蒂森老師的中心觀點:寫作是想象和理智的相互結合,可以天馬行空任由情感自由揮灑,但也別忘記需要在合理的范圍內反復梳理,因為過于依賴想象力的作品會讓讀者感到費解,反而不是一部好的作品了。
那么,在愛麗絲·瑪蒂森老師看來如何才能寫出一部好作品呢?下面列舉幾個我們知道但卻容易忽視的小點:
1、請不要吝嗇你的想象力
愛麗絲·瑪蒂森在書中提到:“虛構是創作小說的核心技法。我們通過可以虛構一切來創作一部小說,虛構地點、人物、事件?!庇纱丝梢?,想象力是創作小說必不可少也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寫作的素材都是來源于生活經歷,這也許和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有關。我還記得小學的作文題目《記一件有意義的事》、《記一個有意義的人》,老師要求我們寫真人真事,不是真人真事的作文老師會毫不留情地給我們一個差評!當時,我就百思不得其解,作為一個10歲的生活在小縣城里的小學生哪里有那么多生活經驗來寫?難道自己憑空捏造一件有意義的事、一個有意義的人就有錯嗎?因為分數的關系,此后我們的寫作素材必然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現在往深處想,老師也許是為了讓我們多多觀察生活、發現生活才制止我們憑空編造,可惜,這也扼殺了我們的想象力。
沒有想象力,那就好好培養唄!在《寫作課》一書中,愛麗絲·瑪蒂森老師給出了幾個培養想象力的方法,有興趣不妨一試。
2、善于合理利用巧合
在現實中的巧合都是件讓人高興的事,而在小說中沖突制造多了,制造一些美妙的巧合來推進故事的發展何嘗不是一件美事呢?但是,愛麗絲·瑪蒂森老師在教學中發現很少能在學生的作品中找到巧合,因為一旦把巧合運用得不得當便會曝露作者的寫作弱點,所以大多數學生便舍棄了。
于是,愛麗絲·瑪蒂森老師便在《寫作課》一書中詳細教授我們該如何合理利用巧合,在什么情境下設置巧合。
除了上面幾點,愛麗絲·瑪蒂森老師還在《寫作課》一書中告訴了我們長篇小說與短篇小說的差別其實不僅僅在于篇幅長短的問題、一個作家如何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堅持下去、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等。
3、修改,但不絕望
愛麗絲·瑪蒂森老師在書中提到:“真正的作家和自認為是作家的人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前者認為作品是需要修改的?!?/p>
相信很多新手作家或者是剛剛開始寫文章的人在辛辛苦苦寫出一篇文章之后都會有一種舍不得修改的感覺,可能是因為好不容易寫出來了要修改沒有素材可寫了,也可能是因為自覺自己這篇文章已是自身現有水平內能寫出的最好文章,不愿意修改。
愛麗絲·瑪蒂森老師也認為,通常第一稿是最激動人心、充滿懸念同時也最讓人叫苦不迭的,但是作品是越修改越有趣的,有東西改總比沒有要好!
愛麗絲·瑪蒂森老師在《寫作課》一書中也教授了我們如何有效修改的方法。
除了教授寫作方法,愛麗絲·瑪蒂森在《寫作課》里面還修正了我上面的觀點:很多人認為作家是集名利、財富、自由和才華于一身。愛麗絲·瑪蒂森認為:作為一個作家應該想清楚自己的目標,不僅僅局限于眼前,更應該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
讀《寫作課》這本書,就像瑪蒂森老師坐在我的面前,手把手地指導我來寫作,讓我平靜了多年的寫作愿望又蕩起了陣陣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