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年前,好友臨放假時問:回家這段日子打算怎么過?
那時候我正在進行每天一本書的計劃,我笑笑說:那還用說,看完剩下的十四本書。
你呢?我問。
我啊,我就好好浪,什么都不干,玩得開心就成。
他這么說令我錯愕不已,這個朋友大概是我圈子里最優秀的人之一,我以為他肯定計劃了很多事——學法語、學畫畫、看書等等。
后來,我的書只看了六本就沒動靜了。后來心里糾結不已,每天都背負沉重壓力,結果就更不想干正事兒。
朋友倒還真是什么都沒干,看電影、撩妹、泡吧,玩得不亦樂乎。
后來他問我假期怎么樣,我說一塌糊涂,難受。
他笑道說,假期這種東西,就不能計劃干正事兒,因為計劃稍微完不成,整個好心情就因為壓力太大全廢了。想要的太多,就是嘛都得不到。你看我多自在。
二、
剛收假那兩天很閑,我計劃了很多事:讀書、寫文、練字、英語、練發音、了解互聯網行業,等等。
結果一想到這些計劃,就壓力倍增,于是每天看電影,上網,睡覺,唯獨不干計劃的正事兒。
終于到前天,實在撐不住,心情差到了極點。
就想起朋友說的,不能給自己太多計劃,想要得太多,反而什么都得不到。
于是我第二天起來,就把練字、學英語和聯系發音的計劃刪掉了,立馬輕松了大半。
計劃基本都跟得上,而且時間安排也好了一些。狀態相比去年有增無減。
三、
猴子搬玉米的故事我從小就聽說,老師不斷強調說貪多嚼不爛,父母說只要我健健康康他們就心滿意足了。
可是,我總是對自己不滿意,總是想做更多來證明自己,于是無形中給自己太多壓力。
壓力越大,越不想動,想撐到最后,似乎一切問題到截止期限,就能自己解決。
到了最后,勉強搞定,松一口氣后看看手邊,還是什么都想要。
踏入死循環。
拖延癥的典型癥狀。
大家也許比我了解得多得多。
四、
我砍掉一半計劃后,再回想這些,對我并不重要。
沒錯,我至少有一半欲望和渴求就是可有可無的,并不緊急。
可我將它們一個個地列入待辦清單,放入潛意識,最終把自己壓得喘不過氣來。
我有時候想,之所以這樣,大概是我太看得起自己,以為自己多厲害,能將這些全部做到。
或者以為我必須這樣做,來獲得別人的認可。
而事實上,也許并沒有別人希望我多厲害,而我也不像自己想象的那般強大。
我,就是一個普通人。
五、
我經常會忘記這一點,我只是一個普通人。
有壓力、脆弱、會抱怨、會懶惰、會貪婪的普通人。
既然是普通人,就沒必要給自己那么多的念想。
一步一步走,我們的目標總會實現。畢竟老話常說,欲速則不達。
慢慢來,一切都來得及。
完
2/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