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是我在北京參加學習班時一個宿舍的同學,地地道道的南方姑娘卻出落的很北方,很高很壯很熱情。那時候我們四個人住一個宿舍,到了晚上在宿舍里四個人各忙各的,A姑娘每晚的保留節目就是和先生聊天,往往開始是微信語音聊,就那么直接開著免提聊,你發一段我發一段,她家先生講的話我們想不聽都沒有辦法,聊著聊著不過癮再換成電話聊,兩個人幾乎每晚都要聊幾個小時,雖然聊得都是些吃喝拉撒、家長里短的瑣碎小事,甚至有時候在我們聽來廢話連篇,但是A姑娘始終甘之若飴的天天煲電話粥。那時候我就想,當婚姻的激情期已過,當孩子、老人、瑣事充斥生活的時候,兩個人都能愿意和彼此樂此不彼的聊天,這樣的婚姻質量應該不會很差。
B是我的前同事,其實現在也是同事只是不在同一個部門了,B先生算起來應該有五十多歲了,B先生的太太我也認識,也是我們一個單位的同事。那幾年網絡沒有現在這么普及,那時候的人也不會整天刷朋友圈。有一次我和B先生一起搭檔值夜班,當我敲門進入B先生值班室的時候,B先生正在打電話,我便想等他打完電話再說工作的事情,我聽出B先生的電話是打給太太的,兩個人在聊一部剛剛播放完大結局的電視劇:你看了嗎?看了,你那?我也看了。你哭了嗎?哭了,你那?我也哭了,那個誰真是可憐。就是、就是,太可憐了……兩個年齡加起來超過100歲的人,那么迫切熱情的聊一部剛剛結局的電視劇,而且兩個人都毫不掩飾的為一個虛擬的主人公哭泣。那時候我就想,這樣的兩個人縱使吵吵鬧鬧也是能夠相伴白頭的。
C是我剛認識不久的一個大姐,偶然的走進一個院子,認識了一個一見如故的朋友。C姐在一片民居里租了一套帶院子的房子,開了家茶修工作室。喜歡棉麻素衣的C姐很用心的打理茶室的一切,那些看起來古樸簡約充滿年代感的家具和擺件都是C姐和先生走訪各地辛苦淘來的。起初因為資金有限,裝修的各項事宜都是兩個人親力親為,兩個人去二手市場淘回來那些破舊的老古董,再慢慢的清洗、打磨、修補、上色,最初我怎么也想象不出那些讓人心生歡喜的家具是兩個人一點一點的努力讓它們重放光芒的。這個找人干太貴,兩人就自己干;那個找人清理太貴,兩人就熬夜自己清理,房間里處處都是兩個人的創意、心血、結晶和努力。第一次見過C姐后,我隨手寫了篇小文發給了C姐,C姐很喜歡轉發到了朋友圈了。那日我又去拜訪C姐的時候,先生打來電話問需要接C姐回家嗎?C姐便讓先生先來院子里,C姐給我和先生互相介紹后。先生主動和我握手:范范,我知道你,看過你寫的文章,很棒的,歡迎有空經常來喝茶。那時候我就想,兩個人到中年的夫妻,能愿意熱烈參與彼此,這樣的婚姻只會讓人舒服和愉悅、舒展和自由。
都說中國人的婚姻質量普遍不高,身邊把婚姻搞的一地雞毛的人大有人在,有的人覺得婚姻無非是搭伙過日子,有的人覺得婚姻是責任、是義務,甚至有的人覺得結婚久了便成了親情,愛情早就可有可無了。也許別人說的都有道理,但我始終認為愛情對于婚姻是不可或缺的,能量高的婚姻愛情中會滋生親情,使兩個人的感情更加牢固;能量低的婚姻失去愛情的同時,并不會產生什么親情。愛情也許有很多種模樣,但兩個人都愿意對彼此的世界熱烈參與一定是愛情最重要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