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最近有一篇文章,說一個小伙子在溫江打球,突發心臟停跳,送到醫院后經過搶救一直昏迷不醒,醫生談到病情時說極有可能醒不過來,除非是奇跡,然后家屬及同學錄音呼喚小伙子,在昏迷數天后患者終于清醒過來。這篇文章,帶給我的感覺是,同學和家屬的深情呼喚誕生了奇跡,文章后面跟了很多評論,有一部分是說中國醫療環境差,然后醫生都是把小病說成是大病一類的,把病人及家屬嚇得夠嗆,其實還是靠家屬的感情才喊醒了病人……我看了這些評論之后對中國的醫療環境非常擔憂,醫療是一個專業性質很強的行業,卻被一些人想得如此簡單。
? ? ? 心臟停跳4-6分鐘,大腦會因缺少循環灌注出現細胞不可逆損害,即使心跳在之后恢復,高級中樞恢復可能性極低。有沒有可能?除非病人是因為低溫等一些特殊原因造成的心臟停跳才有這個可能。
? ? ? 心跳驟停復蘇后最難的是腦復蘇,因為神經系統的受損恢復非常困難,而在等待神經恢復的過程中,生命體征的維護非常重要,因為病人的內環境隨時在發生變化。簡單說來,穩定循環呼吸是所有治療的基礎,機體所需的氧氧及組織器官所需要的養料的供應,以及廢物的及時排出,都是依靠呼吸循環得以維持,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我敢保證,即使神仙也救不了你。僅是這兩個環節就需要耗費大量心血去維護。我見到許多休克的病員,即使用了最大劑量的升壓藥物也維持不了,用上純氧的呼吸機也改善不了氧合,最終因為組織器官缺血缺氧而死亡。
? ? ? 這只是最基本的治療,心跳驟停后會引起機體循環障礙,短時間每個器官都會受到劇烈的打擊,神經受損表現為昏迷、抽搐、高熱,腎臟受損表現為腎功能異常、小便減少,肝臟功能表現為肝功能衰竭、轉氨酶等急劇上升,胃腸道表現為應急性的出血,腸道菌群透過腸道粘膜屏障進入血液循環,出現膿毒血癥。所以很多人即使在心跳停跳后復蘇回來,也會死于后期的并發癥,年齡越大,死亡率越高。即使度過初期的并發癥,后期腦損傷的修復是個極其漫長的過程,誰都說不準什么時候能夠恢復,也許幾天,也許幾年,也許永遠都醒不過來。這期間,病員還可能經歷肺部感染、褥瘡、深靜脈血栓等各種危險,需要氣管切開減少口腔病原菌順口腔及氣管導管周圍進入肺部的機會,來減少感染機率,改善患者舒適度,減少鎮靜鎮痛藥物的使用,需要通過每2小時的翻身拍背減少痰液引流,防止褥瘡的發生,需要被動肢體功能鍛煉減少深靜脈血栓發生率,醫護人員會監測患者的各項生理指標指導治療方案的調整。此時的病員更像一個高空行走在鋼絲繩上的人,能不能安全過去就看能不能掌握身體的平衡,而醫護人員,就是那些時時刻刻在維護他身體平衡,確保能安全度過這段危險旅程的人。經過日日夜夜整個醫護團隊的堅持,才有可能迎來這個奇跡的誕生。
? ? ? 這個小伙子最終能夠醒來,這背后的醫護團隊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我能夠想象。看到這個故事的人們都會想,啊,這個小伙子才讀大學,如果死了多么可惜,我想救治他的醫生也是這樣想的,這整個醫療團隊也是這樣想的,即使在希望非常渺茫的情況下,他們也一直在堅持著,沒有一絲的懈怠。即使只有1%的希望,他們也在盡100%的努力,他們的堅持,不會停止,除非家屬選擇放棄。文章中的醫生說除非有奇跡,有沒有夸大其詞?我覺得沒有,如果能醒來,必然是個奇跡。但把奇跡歸結于呼喊,這是有問題的,如果沒有這背后醫護人員的努力和堅持,縱然有一百個人、一萬個人的聲音,這個奇跡都不可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