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業,問題總比辦法多,在遇到問題時就能體現。
1、比如開會時,員工向老板提了一堆問題,最后變成了訴苦大會。
2、員工不敢提問題,誰提的問題,老板就派誰去解決,還有一個好聽的名稱“誰受益,誰牽頭”。
在企業里會遇到種種問題,就像西天取經時經常遇到妖怪一樣,誰應該去打怪?
是不是老板給我們工資,就應該我們去解決這些問題?
1
撇開問題先不說,先說說有問題是不是正常現象?
只要是團隊,就會有問題,只有那些傳銷培訓才一味的給你洗腦,告訴你有完美的團隊。
要記住:沒有完美的個人,更沒有完美的團隊!
如果都完美,你的公司早上市了,而你也成為分公司經理了。
西天取經的團隊完美不?那是因為問題還沒爆發,項目就完成了。
如果需要他們四個和那個寵物每年完成翻一番的銷售任務試試?
哥們兒四個早撂挑子了。
有問題的團隊才是正常的團隊,團隊在問題與解決問題中不斷的動平衡,這樣才能發展。
如果一個團隊沒有問題了,那多半快完蛋了。
像Nokia的老總說,我們沒做錯什么,突然就掛了。
言外之意,我感覺我挺好的啊,老崇拜自己了,每天都對著鏡子給自己磕頭,順便再給自己再手動點個贊什么的了。
他完全沒意識到,跟不上時代,是自己管理出了問題。
2
為什么員工會提一大堆問題?
比如銷售說沒有好的產品,產品團隊說交付團隊實施不力,交付團隊說產品非標,無法交付。
表面看是反饋問題,實質就是在互相報怨。
到底是誰的問題?歸根結底是老板的問題。
老板沒有給員工劃清界限。
老板可以不用給員工方法,但不能不給員工界限。
像我們小學時候掃雪一樣,最開心的就是掃雪,哪怕下了屁股大小的一片雪,也高高興興的去掃雪。
掃雪的時候,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兩個班級中間的地帶,不知道誰來掃,才容易出現問題。
校長要做的就是,不管你用什么工具,他要負責給你劃清界限,把雪掃干凈就行。
員工報怨的問題,多半是界限問題。
界限問題,還是老板的問題。
3
說到老板的責任,老板的責任就是管理。
好的管理會有效率,不好的管理,只會讓管理問題變成個人恩怨。
最基本的就是分清崗位職責,然后才是什么團隊互補,如果讓白龍馬天天出去化緣,師傅騎猴?猴能干嗎?
分清崗位職業的基礎之上,再完善公司的制度和流程,包括培訓,然后PDCA,會這個是比較厲害的老板了。
而各部門應該通過正確的反饋渠道來反饋,這本身就是PDCA中要設計的必要流程。
比如問題反饋表,這是一個具體的管理工具,這個可以用。
通過正規渠道反饋,再把問題交給應該負責的部門去解決。
問題不去解決,變成了個人恩怨,那就麻煩了。
真實的案例,公司本來有100M的寬帶,大家都要用。
沒有經過管理,大家都去搶帶寬,搶到了又不好好用,所以網絡會非常慢。
然后兩個部門經理都去找總經理,總經理讓技術部去解決,技術部一看沒有可管理的路由,申請網絡升級費用,老板一樣費用太多,就遲遲沒批復,巧合的是這幾個步驟都是口頭的。
兩個部門經理都感覺自己不被重視,于是都懷疑對方在搞鬼。
終于有天爆發了,甲說乙告黑狀,乙說甲打黑槍,互相毆斗。
都是管理問題惹的禍。
如果通過正規的反饋方法,大家至少有據查察,誰在什么時候預警的問題。
老板不出手,員工只能大打出手了。
如果是小問題,不用寫也可以解決。
如果是中問題,按反饋流程,交給中層就可以解決。
如果是大問題,老板可以招集會議來共同解決,還是老板的問題。
4
有人會說,老板雇用你,不就是為了讓你解決問題嗎?
這和發不發我工資,沒有直接關系,如果是我的責任,我必須去解決。
如果不是我的責任,我肯定不能直接出手。
管仲會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孔子會說:名不正,言不順。
孫悟空去打怪,那是觀音大士之前公開授權的,要保護唐僧,一路降妖除魔,和周星馳一起去取經!
沒老板授權,你就狗拿海豚,算是哪根紅皮獨頭蔥啊?
如果老板沒有時間解決,至少要給下面的一個授權,授權誰,用多少資源,多長時間來解決這個問題。
老板簽個字就可以了,這個就是尚方寶劍。
很多事情做不好的原因就是沒有獲得授權。
下級要做的就是根據現資源,做兩份以上的方案,然后給相關人員看,如果大家都同意就盡快實施。
一定要指明具體的負責人來操作。
就像報紙上天天引導的方案一樣,如果有人害你,還有群眾圍觀,你一定要指著一個具體的人“你,就是你,快來幫助我!”
這樣才會有人挺身而出來幫助你,要不然大家都以為沒以自己事兒,都在看熱鬧。
實際上具體做事的人都不會太傻,一定會找出問題。
員工笨,老板可以培訓。
培訓了兩年還笨,還沒發現員工是個傻子,還沒遭到開除,到底誰最傻?
5
企業文化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有些企業就提倡辦法總比問題多,有些企業就是問題總比辦法多。
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把四只猴子關在籠子里,籠子中有個梯子,梯子上有串香蕉。
每當猴子嘗試拿香蕉的時候,會觸發一個機關,向所有的猴子潑冷水。
一段時間后猴子們老實了。
此時若用一只新猴換出籠內的一只,新猴剛準備拿香蕉,就被另外三只猴一頓胖揍。
于是,大家都安靜了。
如此重復用新猴置換出經過水淋的猴,最后把所有四只老猴全部取走。
這時奇跡發生了,四只新猴都沒有淋過水,但是它們都不去碰那個香蕉。
因為它們知道,碰香蕉會被別的猴子打。
但至于為什么會被打,它們誰也不知道。
故事是編的,但這種現象是真實的,李云龍都說過“決定一個團隊氣質的,就是這個團隊的首任老板。”
歸根結底,還是老板的問題。
因為老板是企業最大的受益人。“誰受益,誰牽頭”,所以遇到問題老板應該第一個牽頭,要么解決問題,要么授權員工去解決問題。
通過這些策略建立企業文化氛圍,這樣才能讓所有問題都可以得到解決。
再發現新的問題,再去解決問題。
讓企業在一個動態的平衡中去發展,畢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企業的生和死,都是老板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