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說:”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
也有人說:“真正勇敢的人,不是沒有眼淚,而是含著淚也要奔跑的人。”
在年輕的時候我們很多人把這些作為自己向苦難、挫折口誅筆伐的讖言和”武器“,雖然我們并不是完全理解它的真正的含義,但是卻樂此不疲:
我們從小到大面對考試的失利,被告知不要哭泣,因為那是懦弱,是不夠堅強,所以我們要偽裝堅強。
我們每次情感跌落低谷,為了逃避現實所帶來的痛苦,索性干脆扭曲真相,苦中作樂而不能自拔。
為了成為勇士,為了成為真正的強者,我們放棄了本可以痛苦的“權利”,我們逃避自己最真實的情感,同時也在為逃避不斷地尋找借口和理由。但是我們越是排斥自己的情感,我們愈加痛苦,愈加沒有抵抗痛苦的精力。
痛而不知所以痛,才是真正值得我們“痛定思痛”的。
痛苦本是一種身體的信號,它自然而固有地存于我們的情感之中,作為我們情感系統存在的一部分。當痛苦來臨時,也是在告訴我們:“問題來了,我們需要改變了。”
但是大多數人面對痛苦的方式是選擇立刻地降低和逃避痛苦,故意去轉移自己對痛苦的注意力或者干脆是扭曲對痛苦的認知以獲得安慰感。這在本質上是一種逃避,自己對自己的逃避,對自身存在問題視而不見甚至諱疾忌醫。
《少有人走的路》作者斯科特派克提醒了人們不敢去提醒的問題:
幾乎人人都有心理問題,只不過程度不同而已;幾乎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只是得病的時間不同而已。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真正的心理健康不是不存在問題,而是知道其存并學會正確去面對它。
有些痛苦和悲劇其實在原生家庭的童年就已經注定,而童年的悲慘又導致了成年的悲劇。
我們喜歡復制自己已經習慣的東西,包括情緒。
所以當我們習慣了幸福的滋味,我們就會努力尋找幸福;當我們習慣了痛苦的折磨,我們會刻意復制痛苦。
但有時候“悲傷”是我們心靈最大的武器,它讓我們在留下眼淚的那一瞬間,將心靈中一排排樹立的藩籬全部推倒,讓我們看到不參雜任何雜質的悲傷和最真實的自己,這種最天然的悲傷或許是另一種天籟之音,讓我們接受一次心靈的成長。
以前,你拒絕悲傷,也拒絕了直面自己悲慘人生的真相。你巨大的心理能量都浪費在了否定真相和自欺欺人的較真勁上。但是隨著你坦然接受自己外界的人生真相和內心的痛苦,你不再去否認這命中注定的人生,你也同時獲得了解放自己的心理能量。
悲傷是悲劇的完結的力量,我們即使帶著心理問題,也要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悲傷和最真實的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