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第一篇,先寫點有的沒的吧。
? ? ? 其實生活在小鎮,也有小鎮的好處,比如空氣清新,比如生活節奏慢,比如厭倦了微信微博以后,跑到這里寫點東西,不會被“附近的人”發現。其實停用微信想法早就有了,也一度卸載過微信,不過作為一個聯系的軟件還是暫時缺少不了,不過“朋友圈”這個功能的確讓人很厭煩了。
? ? ? 想想當初培訓時,新浪的人員一直極力地想說服我們,微博相較于微信,有多么大的優勢和不同,可能完全想象不到,最后微信可能會毀于這種過度社交給人帶來的疲倦感。還有不得不說,各種微商也做出了不大不小的貢獻。畢竟,沒有誰安裝閉路電視是為了看廣告的。至于不會在微博寫東西就更可笑了,本來微博里沒有幾個現實中認識的人關注的,后來突然多出一大堆,都是搶快滴卷惹的禍。
? ? ? ?互聯網的發展就是如此,積極的意義當然是有的,但對于某些人來說,是對生活的沖擊,或者說擾亂。它就像母親大人逼你穿的秋褲,灌輸的不僅僅是產品,而是一種生活方式。它們甚至還不如秋褲,秋褲是春去秋來周而復始的,它們中的大多數,承受不住時間的考驗,幾年之間就被拋棄了——什么人會每三五年就更換一種生活方式?追逐潮流的人?喜歡追逐沒什么不好,但追逐這些東西,有時會有種被當成小白鼠的感覺,有時會覺得自己疲于奔命。
? ? ? 已經離開大城市好幾年,也漸漸習慣了在這個N線小鎮中生活。因為有了互聯網,小城鎮就未必就意味著落后,資源匱乏,至于愚昧就更無從談起了。有意思的是,大多數人逃離北上廣都是回到家鄉,而我不同之處在于,這里并不是我的故鄉,那些要命的“三姑六婆”仍是離我遠遠的。脫離了互聯網,這里對我仍是簡單的,有一個非連鎖大型超市,它樓上有一個不怎么大的影院,與我而言就足夠了。
? ? ? 但,這里并非是一個不講成敗的社會,畢竟拜金的世界到哪里都一樣,所以未必如一般人所知的那樣乏味,只是這里的人們沒有生活在互聯網上而已。
? ? ? ?可就如之前所說,互聯網正在改變一切,包括這里。而改變,則必然生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