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去年接觸到“時間管理”這個概念以來,我就很感興趣,上網搜了一些資料,知道了GTD、番茄工作法,后來在戰隼老師那看到一系列時間管理的文章,收獲了很多理論,并且知道了100天行動。
但那會我還沒有真正“行動”。
后來陸續接收warfalcon公眾號的文章推送。很多文章里,戰隼老師都向我灌輸這樣一個理念——很多知識只有通過實踐才能真正為己所用,我要成為行動者,而不是閱讀者。
于是,我遵從老師的建議,從2017年1月18日起,開始了100天行動,每日至少用3個番茄鐘做一件事。
從1月18日到今天正好31天,離100天遠遠不夠,但正如老師所說,復盤是成長的開始,沒有檢視的人生不值得活。所以,我決定回顧一下之前的行動。
下圖是我用番茄土豆APP記錄的數據:
過去31天,我一共使用了155個番茄鐘,日均5個(超出了我的預期),主要使用在這四個方面:成長(學習)、寫文字、閱讀、運動,并且保證了每日都至少有3個番茄鐘做同一件事。
我的微博CJnie記錄了每天的具體打卡情況。因為是業余時間,所以番茄鐘的工作時段都在晚上。
開始行動以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覺得時間充實了很多。
這31天正好涵蓋了春節假期。以前我總覺得假期很無聊,除了和親友們吃吃喝喝、串串門,還有大量的空余時間。但參加行動后,每天我都會思考要用這3個番茄鐘做些什么,有時3個番茄鐘并不能完成一件事,讓我感受到時間的流失比想象中要快。
時間是稀缺資源。而我之所以會覺得時間過得慢,會覺得無聊,是因為我沒有好好地利用時間。
番茄鐘把每個時間段劃分成25分鐘,讓我對時間的流失有更具體、更形象的感覺。同時也促使自己開始思考如何提升效率,盡量在規定時間內做好事情。
我用這155個番茄鐘做了些什么事情?
成長(學習)
很多人都把注意力放在成功上面,而我覺得更應關注自身的成長。像《窮查理寶典》說的,“每天起床的時候,爭取變得比你從前更聰明一點?!睂幙梢凰歼M,不可一思停。慢慢向前挪,日積月累所產生的復利效應會帶給我們想要的東西。
過去31天,在成長上我一共用了70個番茄鐘,29小時,細分一下:
1.人力資源微課堂,37個番茄——15.4小時。我從事HR工作,專業知識的學習必不可少。但純理論的東西必須結合實際才能發揮作用,所以我在喜馬拉雅上訂閱了丁承恩先生的人力資源課程,聽牛人分享自己的實戰經驗,結合自己的實際開展工作。
2.《超級個體》專欄,22個番茄——9.1小時。這是我在得到APP上訂閱的古典老師的付費專欄。主要講職業發展方面的知識,提供了很多實用工具,物有所值。
3.一百天行動課程,5個番茄——2小時。為了系統地了解100天行動,我訂閱了戰隼老師在喜馬拉雅的音頻課程,目前學習到了SMART法則、WOOP法則,并結合自己的100天行動加以應用。
4.《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專欄,3個番茄——1.25小時,另外還有很多碎片化的時間都用在這里。這是李笑來老師在得到的付費專欄,我看了前面幾章,已被顛覆很多固有觀念,不斷刷新認知,在此強力推薦!
5.學習公眾號排版,3個番茄——1.25小時。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開始經營公眾號。要想自己的號脫穎而出,相關技巧的學習是必須的。我通過得到、知乎、豆瓣,瀏覽了一些關于美化公眾號排版的文章,但還遠遠不夠。
寫文字
寫作能很好地提升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初始階段,我通過研究閱讀量超高的文章,模仿著自己去寫。每當看到一些比較好的文章,我都會摘錄下來,加上自己的思考與感悟,再分享出去。輸出是為了更好地學。
過去31天,在寫作上我共用了48個番茄——20小時,共分享了10篇文章,算上插圖、排版的時間,平均每篇文章花費兩小時,效率有待提高。
閱讀
讀書是有效提升自我的最便宜的一種方式。關鍵是讀完以后,我一定要結合書中所講加以運用。假如一本書有十個知識點,我能學會靈活運用其中一個就已值回書價,學會兩個就是物超所值。
過去31天,在閱讀上我共用了20個番茄——8小時,看完了《大學生村官》《花錢帶來的幸福感》《番茄工作法圖解》,并將讀書筆記分享到了公眾號上。
運動
保持健康,活得越久,復利效應帶給我們的就越多。
過去31天,我一共在Keep上運動了17個番茄——7小時。主要是適應性訓練、增肌課程表K1動作入門?,F在感覺胸部鼓鼓的(羞羞噠~~),已有點效果。
對于番茄工作法的運用,我還停留在很初級的階段,因為都是在業余時間使用,很少記錄中斷的原因,更沒嘗試過預估、應變、運用到團隊協作等進階技巧。所以,未來的路還很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堅持行動100天,從一名看客轉變為行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