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教育
今天? 閱讀 27
關注
很多家長都想讓自己的孩子,變得越來越聰明、記憶力越來越好,這是無可厚非的事情。因為,孩子的學習成績往往受到記憶力的影響。家長們都知道,孩子的記憶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學習的基礎能力,也是孩子成績好壞的關鍵。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培根說過,人類一切知識的獲得都是靠記憶;一切智力活動的基礎也是記憶。
因此,沒有哪一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好、記憶力好。但是對于如何幫助孩子發展記憶力,卻往往出現知識上的空缺,雖然跟著孩子干著急,也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那么,孩子記憶力的真相是什么呢?
一、孩子記憶力的真相
事實上,心理學家早已經發現,孩子的記憶力往往是在孩子出生后的幾年內形成的。而家長則是影響孩子記憶力發展的最關鍵人物。
眾所周知人的大腦記憶其實就是一個對信息重新編碼、保存和提取的過程。而大腦的記憶就有三個特點:
第一,就是更擅長圖像記憶
比如我們生活當中一個比較生動的、有趣的畫面,就會更加容易記住。那個畫面越是稀奇古怪,越是記憶的深刻不容易忘記。
第二,大腦更擅長邏輯次序的記憶
也就是說,大腦更傾向于記憶一些有邏輯關聯的東西。例如 有三張卡片,上面分別寫著三個詞:狗,衣服,杯子。要想讓孩子記住這三個詞,強行的記憶效果反而會差。即便記住了,也只能持續很短的時間。但是更好的方式是遵循大腦的記憶規律,讓孩子在這三個詞之間建立聯系。例如,把狗、衣服和杯子這三個詞聯系成一句非常有邏輯的話語。例如,狗穿上衣服去水杯里找水喝,孩子就能把這三個詞記憶的更加深刻。
第三,大腦更擅長順序記憶
大腦往往對于一些混亂的、雜亂不堪的事情是很難記憶的。舉個例子來講,你的家里面有兩個大衣柜,一個衣柜里面按照春夏秋冬的次序排列好衣服;另外一個柜子里面,把所有的衣服堆積在一起。那么當你想要去找一件衣服的時候,那個按照次序排好的衣柜更容易找到呢,還是那個堆積在一起的更容易找得到呢?
其實,人的記憶也是一樣。當記憶非常有次序的時候,找到他們就非常的容易。
二,家長的談話風格對孩子記憶力的影響
《孩子的大腦》一書的作者畢爾巴鄂是腦神經科學領域的科學家,他發現孩子的記憶力的成長與家長和孩子的密切談話有直接關聯。因為家長和孩子的談話構建了孩子記憶的能力。
事實上,幼兒時期的孩子往往是通過編故事的方式讓自己記住一些東西。
例如:
在小孩子兩三歲的時候,就能簡單的講述孩子在幼兒園當中發生的事情。他會通過模仿和講述故事的方式,表達出自己看到的東西。例如,家長帶孩子去了一趟動物園,孩子看到狗熊揮動著自己的手掌,他就會說,狗熊在和我打招呼說再見呢。孩子通過這樣的敘述,就會記得動物園中發生的事情。
另外著名的教育學家薩斯金德博士致力于研究孩子在早期發育過程中接觸的語言數量,是否會影響孩子將來大腦的構造,進而影響孩子的記憶能力。薩斯金德博士通過研究發現,一些工薪階層的家庭,孩子每小時聽到的單詞量是1000左右;
高收入的家庭,孩子每小時聽到的單詞量是2000多個。在短暫的時間內來看,似乎差別不大。但是在孩子四歲之前,累計起單詞量的差距。已經達到了千萬級別的詞匯量。
薩斯金德博士通過對比發現,貧富家庭的孩子相比較起來,他們的差異并不是物質上的差異。而是一出生父母就給孩子提供了一個語言詞匯比較豐富,積極正面的生長環境。
而這種環境,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孩子的記憶能力,同時還包括孩子的數學能力,空間推理能力,同理心,執行力等等,都和孩子所聽到的語言詞匯有關系。
薩斯金德博士把不同家庭當中,父母語言詞匯量的運用、闡述習慣概括為“談話風格”,而談話風格與孩子記憶力的發展有密切的關系。
那么家長可能會說,不會那一種積極地、詞匯量很多的談話風格怎么辦?其實任何家長都可以通過練習來形成這種比較積極、詞匯量大的闡述風格,而這種風格會影響到孩子記憶力的發展。
二、在提高孩子記憶力的這件事上,家長應該如何改變自己的談話風格?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進行談話,主要要注意三個比較關鍵的原則:
1、建立空間次序和時間次序
我們前面已經看到,大腦記憶的特點之一就是順序。無論是空間次序還是時間次序,都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起來一個系統的記憶方式。因為雖然孩子能夠記住很多事情,但是那種記憶都是以零碎分散的方式儲存的。
例如,你們家四歲的小孩子或許能夠記得,在周末旅游的時候發生的一些事情。但是如果你讓他區分周六和周日所發生的事情都分別是什么的時候,可能孩子就會比較困難的去區分。因為通常在孩子腦中的記憶,并沒有進行時間和空間次序的區分。所以,當孩子回憶那些過去的事情的時候,大腦需要在其中的區域不斷的搜尋,就比較困難。
因此,當家長和孩子討論某件事情的時候。最好是 將事件與事件之間以時間和空間次序串聯起來。這樣的話,孩子就會模仿大人。用這樣的順序去記憶東西。
比如,周末的時候去動物園都干了些什么?家長可以按照時間、空間順序幫助孩子一點點的回憶?!拔覀兿热チ藙游飯@門口買了門票,然后,又在動物園的拐角處,先看了熊貓;又走到猴子山看了猴子;跑到大象館看了大象;最后,我們在動物園的出口處買了香草味的冰淇淋?!奔议L幫助孩子這樣思考和梳理,讓孩子的記憶更加的有系統和次序。
2、引導孩子建立圖像記憶
孩子的記憶力之所以很難提升,往往是因為死記硬背的把一些語言性的東西。強硬的塞到自己的腦子里面,而大腦對這些是不感興趣的。因此腦科學家認為,如果家長能夠經常引導孩子,習慣性的記憶生活當中的圖像,那么會幫助孩子建造更加清晰的記憶能力,就是科學家所說的照相式記憶。
例如,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回憶孩子上次過生日時的場景。小朋友們一起來給他買了生日禮物,生日禮物里面有賀卡,還有一些手繪本兒;孩子還和大家一起吃了蛋糕,吹了蠟燭,蠟燭上面還有一些花紋;蛋糕上面還有草莓,還有小火車頭托馬斯……幫助孩子回憶場景的細節。讓孩子可以更加清晰的記憶所有的東西,也會記憶的更牢靠。
總之,家長需要明白,孩子的記憶力往往是和家長的語言風格有很大關系。因為大腦的特點更習慣于記憶邏輯性的次序和圖像。因此,家長在和孩子聊天的時候,要引導孩子圖像式和邏輯式的次序,這會使孩子的記憶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