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將和你聊一聊今日頭條、簡書、搜狐公眾平臺、一點資訊等平臺的文章推薦機制,聊一聊如何在這些自媒體平臺獲得更多推薦量,讓文章獲得更多曝光,以下是一點資訊篇,其余自媒體平臺的分析文章請在「場景營銷觀」往期推送中查閱。
在前幾期推送中,我們針對簡書和今日頭條,在如何從自媒體平臺獲得更多文章推薦量等方面,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接下來,我們繼續本系列文章的第三篇,聊一聊在「一點資訊」上,自媒體人該如何獲取更多推薦量,如何更有針對性的優化文章內容,爭取更多的閱讀量和曝光。
一點資訊
與前兩期我們聊到的今日頭條和簡書不同,前兩者都是平臺根據其背后的推薦算法,主動為用戶推薦優質內容,而一點資訊的文章推薦機制稍有不同。
一點資訊融合了搜索引擎和推薦引擎的雙重機制,能夠更深入的挖掘用戶的興趣長尾,利用“搜索+推薦”于一體的新型閱讀模式,為用戶推薦圍繞其興趣標簽及興趣長尾的優質內容。
不過上述都是一點資訊基于用戶的文章推薦機制,那么對于自媒體人而言,怎樣利用這些特有的推薦機制,讓自己的文章獲得更多推薦量和閱讀量呢。其實無非還是從文章內容出發,用“興趣標簽”對文章進行優化。
一、哪些文章能獲得高推薦
首先,獲得高推薦的文章一般都跟所在領域有關。比如,搞笑、娛樂八卦領域就明顯要比人文啊國際啊這些頻道要熱門些,所以這類題材的文章普遍都能獲得較高的推薦量。
在大部分情況下,每個平臺都有自己較為側重的方向,同時在對資訊頻道列表也有固定的設置。而一點資訊,則摒棄了傳統頻道新聞組織方式,推薦的文章完全基于用戶興趣,利用其強大的創新技術“興趣引擎”智能計算用戶興趣,讓每個用戶的頻道列表都不一樣,可以說是推薦類型是“千人千面”。
這么看來,一點資訊似乎給了自媒體人無數個熱門文章方向,但似乎一個方向都沒給,因為沒有人能做到將所有領域全面覆蓋。然而,換個角度想想,其實一點資訊平臺上的所有的文章都有可能會火,平臺上所有的優質文章都會按不同的興趣類型,推薦給對應的人群。
換句話說,相比其他自媒體平臺上推薦內容的魚龍混雜,一點資訊以興趣為標簽,將內容和對應的人群結合在了一起,實際上排除了那些用戶不感興趣的內容,讓內容推薦更精準了;而且,對自媒體人來說,則像是幫自身清除了異己,增大了文章被推薦和閱讀的概率。
當然,你的內容必須要夠硬才行,所以好好做內容才是最直接有效地獲得高推薦的方法。
二、好好做內容才是王道
好好做內容,放在哪個自媒體平臺都不會做。只是針對不同的平臺,需要有一些針對性的優化措施及方法,總的來說也是大同小異,無非是從標題、內文等方面花力氣。
有抽樣分析數據顯示,一點資訊上100篇閱讀量過萬的文章中,就有超過40篇文章的標題與外外貌類有關,其中盤點類與以第三人稱來命名的文章各占20%左右。不過話又說回來,在絕大部分自媒體平臺上,有關外貌類型的文章,特別是女性外貌的文章與度量都會比較高。
說一千道一萬,現在仍然是個以標題取勝的時代。有人說過,取好了標題,文章就成功了一半。當然這話有點危言聳聽了,實際上努力做個標題黨,確實能給文章帶來更多的閱讀量。好的標題,一定是恰當、準確、信息量充足、充滿懸念的,一定有某個點,能吸引用戶的眼球,擊中他們的內心。
當然,有了好標題只是成功了一半,最重要的還是另一半——文章的內容。把文章內容做好了,才能讓文章持續的得到推薦和曝光。這就是所謂“標題黨把人招來了,那么就要用文章內容把人留住。”
結合熱點,段落清晰、言之有物、篇幅適中、圖文并茂,這些都能為你的文章加分不少。
在熱點的選擇上,有一定的門道。小編一般從微博熱搜榜、百度風云榜等平臺尋找熱點,一般情況下,這兩個平臺的熱點更新速度還是非常快的。
當然還有個最重要的,原創。這其實也不用多說,做自媒體的人都明白,所有的自媒體平臺都喜歡原創、首發、高質量的文章,也極其愿意推薦文章及優秀的作者給平臺用戶。所以,對自媒體人來說,持續不斷的產出優質內容才是重中之重。然而,就目前而言,很多自媒體人其實還做不到那么高質高產。
總的來說,一點資訊還是非常適合自媒體人常駐的平臺。好好做內容,持續產出高質量文章,就一定能獲得更多的平臺推薦量,為文章帶來曝光,為自己帶來收益。
來源:場景營銷觀
作者:王順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