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與小胡同學杠上了,為的是早讀的事。
周三一早進教室,發現已有4個孩子早早到了,其中兩人在讀書,聲音雖不響亮,但在學習狀態中。另一人估計剛坐下,正臉朝著小胡聽他說點什么。說點什么?不用問就可知純屬閑聊,此時小胡已繞了大半個教室。我可以推測他進教室后走動的線路,還可以想象他進教室后嘰里呱啦說個不停的狀貌。小胡姓胡,我稱他的嘰里呱啦為“胡說”,就像調侃我自己說的話是“胡言”一般。
小胡很聰明,對他來說,學習不是一件太辛苦的事,也不是他的重要事,否則他就不會老是趁老師不在“胡說”找樂。他知識面較廣,語文素養不錯,但怕辛苦,不喜記背,語文成了他的短板。我一直相信只要他能靜下心學習,提高語文成績不是一件太難的事情。但一年下來,鮮見起色。
與小胡談過很多次話,包括“隨到隨讀”的早讀要求。“隨到隨讀”不只是我的要求,也是學校的學習規范。這次早讀任務,周二已布置,并一再強調要求未進教室,學習任務已了然;一落座,就大聲朗讀,既鞭策自己與晨光賽跑,也是用瑯瑯書聲營造班級的學習氛圍。這是從初一就開始培養的習慣,因為一日之計在于晨,也因為珍惜時間意識孩子們普遍較弱。一學年下來,這一習慣慢慢地成為我與孩子之間彼此默契的紀律;進入八年級,學校將“隨到隨讀”明確為一條學習規范,很多孩子都能遵守。顯然,小胡尚沒這樣的自覺性,至今他還喜歡把聰明放在與老師們玩躲貓貓上,而且,他尚未意識到他的散漫與隨意不僅對自己是極大的不負責任,對班級也有極大的負面影響,是一種不小的傷害。類似今早這樣的場景,就最近兩周,已是第三次。之前的苦口婆心,他近乎油水不進。
一見我,還沒等我開口,小胡就住了嘴,僵了面容,縮著脖子往座位走去。我勒令他離開教室:“在你看來,早自修上課前這段時間是不必學習的,所以,這段時間對你不提學習要求;但教室是學習的場所,很多同學需要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只得請你離開教室。除了教室,上哪里都行,只是早自修不能遲到。”小胡很聽話,準備帶書本走出教室,我拒絕了他帶書離開。帶上書本,他會心有安慰和僥幸,認為不在教室不過爾爾,他還會麻醉自己,認為只是換了一個地方早讀而已。之前已試過一次,他竟然可以在走廊上讀得旁若無人,而回教室后,依然與老師玩躲貓貓,老師不在,他就會說幾句閑話,發一陣子小呆,各種各樣的磨洋工,以至于常規作業也要常拖欠。
這次之所以這樣為難小胡,絕無刁難之意,只是希望他能為自己的閑散、衰懦不進感到難為情,希望他因“挨整”而感到難過甚至痛楚,并能從自己的言行中反思自己的追求何在,思考怎樣的言行才是他應有的,才是于人于己都合適都有利。我相信,這些問題,小胡幾乎都沒怎么思考。
這次,在我面前,小胡對自己的認識是誠懇的,他認為自己的閑聊打擾了同學,有些歉意;同時他的認識也是膚淺的,他只是覺得不該打擾別人,而沒有意識到他自己也要以與時間賽跑的姿態,完成記背任務,不拖不欠。他壓根沒有時間緊迫感和學習危機感,也難怪他每天都能優哉游哉了。目前為止,他一直處于“要我學”而不是“我要學”的狀態中,因此,他會隨意閑聊,作業做與不做、交與不交都很無所謂,作業質量可以無所求。
這是一個閑散慣了的孩子,也是舒服慣了的孩子。對這樣的孩子,如果是一味順從,無異是遷就與縱容。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中說:“你知道用什么辦法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嗎?那就是:百依百順。”這個忠告同樣適用于學校教育。教育要保護學生個性,但并非無原則地遷就和迎合,我們可以靜候花開,但并非無聲無息、無所作為,像小胡這樣尚缺乏自我把控能力的孩子,自我生長力量很弱,需要教師和家長及其他外圍力量給他一定的約束甚至是管控,否則時間成本會很高,但時不我待,一旦錯過自然花期,只得日后補救,且收效不見得理想。“玉不琢,不成器。”如何雕琢小胡這塊璞玉,不只是技術活。
上周五,是與小胡杠上的第二個語文早自修。早自修上課前,小胡參加校運會彩旗隊排練,早自修鈴聲響時,他還在操場;回來時,他一聲不吭地站在走廊上。我問他為什么不進教室,他怯怯地說:“我以為要經過老師同意才能進教室。”原來,他還是沒有理解我的用心,看山只是山,看水只是水,把我對他的懲罰理解為只是懲罰。我忽然明白為何之前的苦口婆心不奏效的癥結所在。唉,都怪自己,心還是急了,沒有號準脈。于是,我用對話的方式,在與小胡的一問一答中讓他明白:懲罰不是目的,更不是讓你難堪,而是希望你能意識到你也需要抓時間學習,你應該把優秀的一面展現給別人,更是展現給自己。小胡聽后,若有所思進了教室,態度認真,沒說廢話。
本周一早自修上課前,小胡在座位上學習。我沒心軟就此放過他,和他說了以下這番話,并讓他做選擇:“早自修前的時間,你本自由,這段時間我放棄對你的要求。若你是‘我要學’的自覺行為,則可以在教室,但你要接受比一般同學高、比一般人嚴的要求。你再問問自己,權衡一下自己能不能接受老師對你的另眼相看,比一般同學更高的要求能否做到。現在你可以選擇,有退路;但一旦入座,就得按照我的要求做。”小胡表示能接受高標準,表示他也需要抓時間。我建議他把我與他的約法三章記下來貼在桌角,鼓勵他不要想著要堅持多久,只要堅持一天又一天就可以;而做好一天的早自修,他是可以做得到的,希望他是改過自新的好榜樣,能帶給其他同學正能量。
早讀這一事件到底能促進小胡有多大的變化,我沒底,但我充滿期待。“相信每個孩子都是上帝派來的天使,每個天使都帶著向上、向善的種子。我愿以涼水泡茶的功夫,喚醒孩子自我生長的力量。”這是我在很多年前寫給自己的一小段話,當時也遇上了一塊待雕琢的玉。我用這段話提醒自己相信每一個孩子純美的內心都充滿積極、向上的力量,只不過有的孩子還在沉睡中;也勉勵自己面對每個孩子都要拿捏好教育火候,涼水泡茶慢慢濃,喚醒其自覺地、充滿喜悅地生長。
我相信小胡也是帶著向上向善種子的天使,我對他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