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渡人》堅守信念的人有無所畏懼的勇氣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荒原,或高樓林立,交通發達,或荊棘叢生,沼澤遍地,或群山聳立,山路曲折。每個人心中的荒原都是我們自己心像的投射,在這片荒原中,我們每一次的心緒起伏,情緒暗涌,思想萌動,都會表現在荒原天氣的好壞,景物的繁盛與荒涼之中。說到底,荒原就是我們每個人的所思所想所悟的集合呈現。

迪淪的荒原,有大片荒蕪的平原,荒廢的斷壁殘垣,簡陋破爛的小木屋,滿帶荊棘的山谷,野草叢生的沼澤地,黑暗粘稠的湖泊,塵士飛揚的沙漠。如此的荒涼至極,源于她出生的環境以及她最深層的內心活動。

對這個世界她充滿極度的不安,由于她的特殊經歷,周圍的環境仿佛與她格格不入。最好的朋友轉學走了,留下她一個人孤零零的繼續面對和忍受同學的嘲笑和奚落,沒有人聆聽她內心的聲音。而從小生活在單親家庭中,對于周圍的人事物她極其敏感。母親作為一個醫生,因為要獨自撐起扶養孩子的重任,事務繁忙而無暇顧及孩子每一階段心理的重要變化,這就導致了孩子與父母的隔閡。

長期以來,來自家庭學校的種種忽略,放縱,嘲笑,打擊,讓缺愛的迪淪一次次感覺到不安和多余,最后演變成一種沒有歸屬的不安全感。

許多人的心理健康以及性格形成都與家庭有極大的關系。家庭不和睦或者父母忙于事務而忽略對子女的關愛,都會導致子女有不安全感以及心理上的缺失。

對于子女的關愛,不能僅僅停留在物質層面,我們還應該時刻留心子女成長階段的各種心理問題,幫助子女克服和避免掉人生旅途中的各種陷阱。只有心智健全了,孩子才能茁壯成長。

16歲的迪淪帶著對父親的思念,匆匆踏上火車,卻意外身亡。崔斯坦這個靈魂擺渡人,帶著迪淪歷經艱險穿越荒原,來到靈魂最終的棲息地,從此過上平靜沒有時間流逝的美好日子。

但是迪淪她偏不,在穿越荒原的過程中,她愛上了自己的靈魂擺渡人。這么多年,除了母親,從來沒有人能為她奮不顧身。崔斯坦擋在她身前,與惡魔對抗,不顧一切護她周全的身影,深深地感動了她。她為此可以丟掉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換來她和崔斯坦的相守。

其實我覺得這并不是愛情,當陷入絕境中時,那個帶你走出絕境的人,通常都會成為你感激的對象,但是人們通常將這種感激看作了愛情。如此,你不但不會體會到愛情的美妙,反而會因為將感激愛情混為一團而失落而懊悔。這就好比不會游泳的人,掉入水中,不論是一根草還是一截木頭,總會讓你緊抓不放,但他們并不會讓你擺脫困境。

踏入分界線,迪淪想盡一切辦法要和崔斯坦在一起。她找到了崔斯坦曾經擺渡過的喬納斯,他們兩人一起去拜訪在這片靈魂安息地活的最久遠的老者。迪淪明白了,每一扇門背后都可能是我們最想要抵達的地方,關鍵在于你是否意志堅定。

迪淪憑著堅定的意志和信念,她打開了門。她重新回到荒原,盡管路途艱險困難重重,她依然回到了崔斯坦身邊。兩個人攜手同行,竟然一起回到了人類世界,共同創造了奇跡。

自助者天助也,意志堅定堅守信念的人,一定有無所畏懼的勇氣,和積極的行動力,來完成任何想要完成的事情。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