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進群戳上方鏈接)
今日文章推薦:《文字記錄 | 秦嶺淮河(一)》
作者:季一咸
歷史上作為南北分界最先出場的是淮河,它發源于河南、湖北交界的桐柏山脈,之后向東流經河南、安徽、江蘇三省,全長約1000千米。
公元前531年,春秋時期齊國人晏子出使楚國,率先提出了淮河南北的差異:“桔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出自《晏子春秋》(ps:橘和枳本來就是兩個物種,晏子所說并不準確。)
秦嶺主體位于陜西南部,向西延伸至甘青邊界,與昆侖山相接,向東則囊括河南的伏牛山脈、崤山山脈等。東西綿延1300余千米,我們熟知的太白山、終南山乃至華山、嵩山等都屬秦嶺山脈。高大、綿長的秦嶺山脈能聚集充沛的水資源,在南北兩側孕育了兩條大河,南側是長達1532千米的漢江,北側則是長810千米的渭河。
依靠秦嶺的哺育,中國歷史上的兩大王朝在秦嶺南北相繼崛起。公元前221年,秦嶺北麓渭河流域的秦國自西向東掃滅六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出現了。公元前202年,秦嶺南麓漢江流域的漢中王劉邦,自西向東擊敗了楚霸王項羽,中國歷史上空前強大的帝國“漢”誕生。
從漢朝末年起,南北對立相較于東西對立有所增強,因為長達2000多年的“南部大開發”開始了。中原長期戰亂導致大量人口南遷,南方經濟初具實力,現在南方有了與北方對抗的資本。于是公元220年,魏蜀吳三國鼎立正式開始,那是的南方實力遠不如北方,蜀、吳兩國決定聯合抗魏,并借助天險彌補實力的不足,蜀國的屏障便是秦嶺。秦嶺并不是一條主脊清晰的單薄山脈,南北寬達200千米,群山綿延、風流云轉,對于古人而言,幾乎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太白山拔仙臺海拔達3771米,為秦嶺最高峰,也是中國大陸東部的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