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擎與《奇葩說》:神奇的碰撞
?
我一直都喜歡《奇葩說》,雖然自己是一個中規中矩的人,但還是無法抵抗節目中對這些“奇葩”的喜愛,聽他們辯論,真的是一個很享受的過程。每到劇荒的時候,或者搞衛生的時候,我都會把電視機打開,反復看《奇葩說》這七季的節目。
常常被他們折服,也會和孩子們選擇各自的持方,看哪一隊的辯手更精彩。會驚嘆于他們的閱讀量,會被他們一個個的梗捧腹大笑,也會為喜歡的辯手慘遭淘汰而難過,甚至會一起摘抄他們的經典語錄……總是,我們母子三人是《奇葩說》的忠實粉絲。
這一季,導師團里沒有了“家國情懷”的高曉松、說話永遠犀利的金星、“販賣焦慮”的羅振宇、侃侃而談的張靈泉、犀利而又不失溫暖的何炅。新的導師團成員:永遠在線的馬東、高情商代表蔡康永、經濟學教授薛兆豐、“人間不值得”李誕,還有一位新晉導師哲學教授劉擎。
第一次從導師席里看到劉教授,很好奇,這個看起來溫文爾雅說話慢吞吞的教授,是怎樣讓其他人評價他為“教授中的教授”呢?
看了兩集,直接被這個人圈粉,天啦!辯論居然可以這樣?他微笑著道出他的觀點,偶爾聽到他不認同的觀點,他會微微搖頭;聽到好的論點,他會頻頻點頭,無論是不是同一個持方,他就像一個長者面對辯手露出慈愛的笑容。
看過一個采訪,記者問劉教授參加這個節目的原因,他回答:我一直有比較強的公共關懷,也有參與公共討論的愿望。但要找到恰當的參與和表達的渠道,也并不特別容易。那么現在《奇葩說》提供了一個平臺,我覺得可以試試看。但我對自己能不能勝任,完全沒有把握。所以,這是一個探索和嘗試,也有一定的風險。
……我們生活在一個復雜的時代,面對許多分歧和爭論,這是一個挑戰,公眾需要有更好的思考方式和言說方式,建立良好的溝通習慣,這對于社會共同體的發展非常重要。……
瞧,是不是很高大上?
《奇葩說》第七季里,他有很多經典語錄:
1、一個人年輕的時候是理想主義者不是真的理想主義者,只有當這個人四十歲的時候還是理想主義者他才真的是理想主義者。
2、人之所以勇敢,有勇敢這個美德,是因為有未知的風險要回避。第三期:
3、允許他人在不違背法律的前提下犯錯,才有可能讓極端行為邊緣化。(第五期辯題:媽媽瘋狂應援男明星,完全不著家,我該不該阻攔她?)
4、不是所有需求都具有合理性。(第六期辯題:?你支持推出前任點評App 嗎?)
5、在這個世界上,有些東西是取用關系,餐館、服務、電商平臺,人不是取用關系,哈貝馬斯把這分成兩種,一個叫系統,一個叫生活世界,友誼、愛情、倫理生活……現在是系統殖民了生活世界,這個需要我們警惕。(第六期辯題:??????你支持推出前任點評App 嗎?)
6、如果我們一直接受實際的樣子,那么它就永遠會如此。(第八期辯題:?下班后的工作消息,要不要回?)
我太崇拜這樣一個學哲學的教授了,真正的擁有深刻的思想和有趣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