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的人,像咱們中國人這樣,每時每刻都迫切的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不論處在哪個階級,都會不予余力地想要變得更好。在我們不斷探索的過程中,產生了無數對于拼搏精神的理解,有“萬眾創業”,也有“斜杠青年”,總的來說,大家都想要獲得更強的能力,擁有一份自己的事業。
那我們可以這樣說:擁有一門好生意,就算是擁有了自己的事業了。
可問題是,什么算是好的生意?
一般人對生意的分類是這樣的:
賺錢多的,是好生意;
賺錢少的,是差生意;
賠錢的,是壞生意。
以前的我也是這樣看問題的,但總覺得哪里不對,卻又說不上來。經李笑來老師一點撥,在腦子里加入了一個新的概念,我馬上對什么是真正的好生意,有了新的看法。這就是“成長率”。
01
所謂“成長率”,就是成長變化的速度。你可以把“成長”對應“速度”這個概念,那么“成長率”對應的就是“加速度”的概念。
有多少人會想到,一門好生意應該是可以成長的;又有多少人會想到,一門好生意,不但需要成長,還需要有成長率。
明白一個概念有多重要呢?講個故事給你聽:
一個患者要做檢查,但是怎么都找不到在哪,看到了旁邊有一位醫生路過,于是上前詢問。
“醫生,不好意思,俺從農村來的,也不認字,請問您胯超,在哪做?”
醫生有些疑惑,問道:“你要做什么檢查?”
“胯超,在哪里?”患者重復道。
醫生有些不自信地,小聲重復道:“胯超?你說的是什么檢查?”
這時候病人拿出了一張單子遞了過去,“這是那邊的醫生給俺開的單子,要做這個檢查。”
“哦,B超啊。”醫生恍然大悟,“那邊排隊的就是啊,怎么會是胯超呢?誰給你說的?”
“那個醫生也這樣說,但是俺們農村人和你們城里人不一樣,不好意思這樣說啊。”患者解釋道。
“大姐,這就叫這個名字,不是你想的那個意思……”
概念不清,地動山搖啊。
我們看到的事業有成的人,除了部分運氣特別好的,絕大多數都是,腦子里面有清晰、準確、必要的概念的人,而且這些概念之間還有清晰、準確、必要的連接。
不理解一個概念,你如何去定義它;無法定義的事情,你如何下手去做?原地打轉,找不到出路,才發現自己只不過是一個,基本概念都不清晰的糊涂人而已。
02
那知道了“成長率”這個概念以后,應該如何給生意分類呢?
賠錢的根本就不算是一門生意,必須馬上停止,剩下的由壞到好依次為:
能滿足溫飽的(只夠維持生計);
能夠賺錢的(解決了生計問題,還有盈余的);
能夠成長的(有速度);
能夠做到成長率不斷提高的(有加速度)。
最后的有成長率的生意,才是一門真正的好生意。
如果你用成長率的角度來看各家大公司的話,那很容易就能發現,所有成功的且擁有很高市值的公司,都是擁有高成長率的公司,阿里和騰訊在國內名列前茅,臉書、谷歌、蘋果和亞馬遜,因為是跨國公司,所以成長率更快,它們可以名列世界前列。也正因為如此,才讓這些公司目前無法被輕易超越。遇到一個速度比你快,加速度也比你快的對手,實在是一件讓人很沮喪的事。
那我們的問題出在哪呢?復盤之前所有差強人意的決策,所有的問題無非兩點:
直接忽略了某一個重要的概念(或者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
在某個必要的條件上,沒有做到足夠的苛刻。
你要是足夠客觀的話,是不會隨便責怪運氣的,所以以上就是全部問題所在了,不信的話,你試試能不能想出其他原因。
你問我如何能成功,我也不知道,但至少我們已經有了一個努力的方向了吧。
03
明白了這個道理,你不但知道如何才能找到,一個好的創業項目。而去對于投資領域一樣適用,上面提到的這幾家公司,你去買他們的股票,賺錢的幾率就是比買其他的股票要高的,這就是正確概念的作用。但是最重要的是,你可以把它用到自己的成長上。
假設你現在有一萬塊錢,你用它買了到一個利率百分之十,年成長率也是百分之十的股票,那么兩年后你有多少錢呢?一共一萬兩千二百一十元。這已經是一個很高的回報率了,但是和我們的成長比起來,這根本不算什么。
因為你要是把這一萬塊錢,投資到自己的身上,兩年以后獲得五倍、十倍的回報都是有可能的,到你真的見過世面以后,就不會再問別人什么才是好生意,如何做才能長久的賺錢了。就像你拿著手機導航,在城里是不會迷路的;有了足夠多的清晰的概念以后,你也就不會再迷茫了。清晰、準確、必要的概念,就是你的導航儀。
什么才是好生意?投資自己才是絕對的好生意,為此你必須:多讀書,對表達,多運用。還是那句話:知道了不去做,然并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