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曾經我一度認為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間除了經濟水平和區域大小兩點顯著區別外也不見得會相差太遠,因為我就是來自四五線小城市的人。我去過北京、廣州、武漢、重慶、深圳等一線城市,甚至還在其中生活過許久,但我卻依然覺得至少在人格的培養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這些大城市和我所出生的小城市之間并沒有太大差距。這可能暗含了我的一些偏向和自尊與保護意識吧。
? ? ? ? 使我對此觀點產生懷疑的是前段時間發生的一個小插曲。那是我從學校回家的第四天,是一個雙休日,那天我陪同父母一起去參加一個周歲宴,是與我父母同等年齡阿姨叔叔的孫子也是與我同為九零后的某個哥哥的兒子之周歲宴。去之前我就猜想到會和哪些人見面,會有哪些叔叔阿姨追問我哪些問題。雖然內心有些抗拒,但我最終還是陪父母一起去了。剛坐下,同座的一個叔叔就問我怎么放假這么早?什么時候畢業?學的什么專業?畢業后準備干什么……我都笑著一一回答。其實同樣的問題,這位叔叔已經問了我不止一次了,幾乎每一次見面他都會重復問我這幾個問題,而我也總是不厭其煩地詳細解答。因為,我內心也挺敬佩這位叔叔。他的年齡比我父母大一些,出生于六零年代的他曾經在一所著名大學讀書,學習計算機專業,現在也仍然作為一名工程師在當地的一家公司工作,我一直以來都覺得這位叔叔很有素養,同時他的專業水平也相當出色,這使我非常敬佩他,所以每次見面也愛和他聊天,聽聽他的建議和想法。但這次談話卻使我感到哪里有些不同了。因為我的內心有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 ? ? ? 當時我正在和這位叔叔說話,他突然把臉轉向我母親,對她說道:“你在XXX醫院有熟人嗎?我有個同事的女兒今年畢業想去XXX醫院當醫生……”,我母親問清了情況后抱歉的說了“醫院沒有熟人哦……”,聽到這時,我就笑著對叔叔說:“現在什么工作都需要考試的呀,制度都是公開透明的,有正式招聘都會發布公告的,如果是單獨找關系進去的話可能后期也還是需要考編制之類的才能算是正式員工……”,這個叔叔當時表情就不自在了,對我說:“哎呀,你上學上的思維都和我們中國人的正常思維不一樣了,你這是反著想的,覺得什么都要考試才行,我們中國是講究人情的,有許多工作都是找關系進去的不需要考試,比如誰誰誰……”我就笑著點點頭說“或許你說的有道理吧?!闭勗捯步Y束在這個話題。
? ? ? ? 我并不否認,人情在中國社會關系中所發揮的巨大作用。在我身處的這樣一個五六線小城市中,人情的確發揮著難以猜想的效果。但同時,我也發現,正是這樣一個封閉、封建的思維模式才使得小城市永遠都只是小城市,與大城市之間的差距才會越來越大。
? ? ? ?與這個叔叔同等年齡的另一個人——我的舅舅,他在某個一線城市工作。他自然也是出身于我所在的這個小城市,但他的大半生都是在一線城市生活的,對同一件事他與這個叔叔的看法卻千差萬別。每次與舅舅見面時,他都會勸我去他的城市工作生活,他的確是一直在鼓勵我多學習,因為他希望我以后的選擇可以更多。我相信舅舅不會不了解人情,也不會不知道所謂的“關系”,但他自始至終對我說過最多的話就是“好好準備,考去XX”,越是大城市越是注重公平和自由,要想在這個社會真正立足,靠的是你的能力和本事,這是你的根,只有關系而沒有足夠勝任的能力,那你永遠都開不了花結不了果。關系這種東西有了很好,但沒有也不一定就全無他法。作為一個剛畢業的年青人,一開始的方向就不應該搞錯了。
? ? ? ? 或許,這個叔叔在生活工作中的種種經歷造就了他這種觀點,當生命走過大半歷程,本該對什么事情都豁然開朗時,他卻告訴我靠關系去找工作才比較靠譜,靠關系才是中國人固有的應有的思維模式。也可能是因為我舅舅一直以來都是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因為他的努力得到了好的結果,所以他才會對我強調努力及能力的重要性。可能人們對問題的不同看法會受性格和心態種種因素的影響,但這不能不說是受城市格局的影響與制約。當你身處在一個開放、包容、自由、公平的城市文化中時,你自然想的是努力提升自我競爭實力,用工作能力和成果講話;當你身處一個封閉、封建、不平等、扭曲的城市文化中時,或許一開始你會堅定自身立場和原則,甚至信誓旦旦地想要改變這種渾濁,但不久后你就同流合污,甚至“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城市生活不會決定你的格局和思維,但勢必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深深地影響你對問題的看法,甚至決定了你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