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曦姐
觀眾去電影院的理由不外乎兩點:看電影 ?打發(fā)時間
打發(fā)時間的暫且不說,消費的是環(huán)境。
看電影的這撥,電影是精神產(chǎn)品,觀眾的消費購買的是一份情緒感受。
進了電影院,仿佛進入了時光穿梭機,開始了一趟脫離現(xiàn)實的旅行。
因為現(xiàn)實中沒有,或已經(jīng)失去,或現(xiàn)實中不存在只存在于想象中,這是觀眾的一種期待。作為編劇,你的講述剛好能踩中觀眾的某個情緒點,使其某方面的精神需求得到了滿足,你就成功了。
這個電影是寫給誰?滿足了他的什么精神需求?這兩點弄明白了,電影不會差。
01 ?為了失去或錯過的時光
世上最公平的就是時間,最珍貴的也是時間,時光不可逆,不可再來。
因此,失去或錯過才尤其珍貴。
《致我們終將失去的青春》《匆匆那年》
青春,踩中每個人的人生經(jīng)歷,屬于通吃題材。
30、40、50,同學(xué)會越來越勢力,越來越媚俗,因為大家的童心都不在了,被世俗纏繞,眼睛不自覺的會通過穿著、汽車、房屋等信息迅速為對方歸類社會階層。
并不是每個人都這樣,但就是有那么一部分人這樣活著,弄得別人也很累。
所以青春片,就是把大家暫時帶回沒有階級區(qū)分的年華,只談戀愛,只抄作業(yè),只一起逃課,只任性。
02 ?為了不曾擁有的時光
沒上過大學(xué),很希望感受大學(xué)生的生活。?
從小母親早逝,希望通過他人的生活來體驗有母親的關(guān)愛是怎樣的一種感受。
彌補一種缺失的體驗? 賽車類影片、古惑仔。
03 ?為了生活經(jīng)驗
《失戀33天》
戀愛,通吃題材,失戀,每個人不能言說的痛,尤其有了現(xiàn)任之后,前任成了一個不能觸碰的禁忌詞。
別人不能說的,不好說的,編劇把這種感受記錄下來,放大來看。
04 造夢
你當(dāng)不了明星,給你看明星的生活。
屌絲創(chuàng)業(yè)逆襲成功。
編劇把不可能化作可能,其實跟你在家意淫自己瀕臨倒閉垂死掙扎的公司幾年后能逆襲上市是一樣的,其實也跟你幻想宋仲基鹿晗李易峰王凱都是你老公是一樣的。
觀眾為體驗付費。
在餐廳,為味蕾付費。
去蹦極,為刺激付費。
在電影院,為情緒感受付費。
作為一個編劇,你可以寫任何東西,當(dāng)你在某個情緒點擊中了觀眾,你就成功了。而你要賣給觀眾的這個情緒體驗,就是你苦苦尋覓的影片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