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希望你們能一直擁有一顆向善向上的心
好容易盼到了暑假,可以好好休息了,哈哈哈。終于不用天天見這幫熊孩子了,可以放飛自我了。
無聊刷手機時意外發現了一部網紅熱播劇《隱秘的角落》。我懷著打發時間的心情開啟了假期追劇模式。誰曾想看了第一集我的心就沉了下來。因為劇中的三個小孩與我的學生有許多共性表現,這些表現也是近幾年不斷困擾我的問題。12集,我斷斷續續用了近一周的時間才看完。許多時候我都不愿再看下去,孩子們的一言一行不斷使我回想起我與有些學生在校的一些場景,他們背后隱藏的一些秘密是我始終無法了解到的。
先回顧一下劇情。不速之客嚴良和普普打亂了朱朝陽平靜的生活,相機里意外拍攝到的命案給更是給他帶來了巨大的難題,也促使他不斷走向了黑暗。三個小孩,朱朝陽,寧市某中學初二學生,有超強的自學能力,成績優異卻沒朋友,膽小,能忍受同學欺凌。嚴良,朱朝陽小學時的好友,雖未滿16歲,但已有成年人的模樣,直爽,豪氣干云。普普,小學生,卻有著極強的觀察力和記憶力,機智,心機重,整個事件的推手就是這個看似天真活潑可愛且竭力相救弟弟的女孩兒。為了給普普不一定還活著的弟弟治病,三個孩子勒索劇中殺人犯張東升30萬(命案的始作俑者),從而引發了系列連環殺人案。整部劇情節緊湊,設疑精巧,演員演技具有較高水準,難怪豆瓣平分高。
如果不是教師的角色,我相信我會很喜歡這部電視劇。可從教師的角度研究三個未成年人(均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的表現,卻令我深感不安。三個孩子為什么會勒索一大筆錢財?朱朝陽作為一名優秀生,為什么沒有堅決的采取合法的方式處理相機問題?在家長看不見的角落,孩子的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對于90后00后來說,友情真的抵得過情親?這些孩子的家庭到底給孩子帶來了什么?帶著這些問題,我又看了原著。和原著比起來,編劇還真稱得上是良心編劇,無論人物語言還是事件表述,比較適合未成年人看。而原著的人物語言就污穢得多。聯想到有些女孩子在學校脫口而出“婊子”一詞,且不以為恥。當時很震驚并大聲制止。,之后很是納悶:這些孩子哪來的這些污言穢語,家長該不會平時口無遮攔導致的吧。看了這個劇,結合學生平時喜歡看網絡小說和打游戲,也就不再詫異于孩子們的日常為什么會“口吐芬芳”了。
? 其次是“喪”這個詞。期末考試前一個月,發現無論上課還是下課,孩子都喜歡趴在桌子上沒精神,提問沒人理睬你,說笑話沒人搭理你,就乖乖地出神。私下聊天也聊不出個所以然來,只覺得和孩子們隔著一層厚厚的墻。只有一個女孩給我說了句“班里的人現在都很喪”。我還納悶:為什么會喪,對期末考試沒信心,沮喪?那就更應該好好學習呀,還有一個月呢。最近接觸到了“祖安文化”,才明白孩子們是受了游戲的影響,為了表明自己能力強,也為了融入所謂的朋友圈,他們或主動或被動的選擇了一些家長和老師不認同的東西,因此他們不得不把自己隱藏起來,不和家長溝通,不和老師聊天,怕他們的小秘密被發現而挨訓。而家長有能力陪伴孩子的少之又少,尤其是能在精神上成為孩子的伙伴的家長更是鳳毛麟角(我自認為并不是一個合格的家長,現在我也認為自己不是一個合格的老師)。孩子精神空心化現象越來越突出,但尚未引起家長的重視,否則也不會不斷出現孩子自殺現象。作為教師的我似乎對這一現狀無能為力。還有幾年就可以退休了。代溝如此之深,距離如此之遠,雖拼勁全力仍無法改變孩子們的頹勢,且一屆比一屆更甚。
所以,我想對孩子們說:孩子,你看見抗疫期間90后00后的優秀表現了嘛?孩子,你看見現在正在抗洪一線奮勇現身的高考生了嗎?他們和你們相差不了幾歲,可以把你們的視線在給他們身上多停留一會兒嗎?可以把你們的思考力、表現欲留給他們一點兒嗎?希望你們能從這些大哥哥大姐姐身上學到一些做人做事的態度,給自己不斷向善向上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