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hankar
原文地址:https://uxdesign.cc/a-critical-analysis-of-the-ios-10-lockscreen-experience-726ddfba3c1a#.zfn84xggj
譯者:啟玉記 | 公眾號:qiyu_x
iOS 說:「好了清晰,我們不再是朋友了。」
自 2007 年初始,iOS 鎖屏就以十分簡單易懂的形象示人,但今非昔比了。究其根本有幾個原因。
在我們繼續(xù)下去之前,該文章:
- 其目的并非攻擊蘋果公司的設計大神,因為我并不知道蘋果團隊所考慮的限制以及他們做出的其他決定。換句話說,我們所做的是一次設計分析, 并非針對其設計師或設計團隊的批判。
- 我發(fā)現(xiàn)鎖屏體驗令人疑惑,并想了解為什么。
- 有利于理解當產品增加更多的功能或者目標的時候,體驗設計也會隨之變得困難——因此導致界面不再顯而易見。
一、新鎖屏
這不在于整套「按下以解鎖」機制(關于這點已經寫過很多),而是你與之交互的方式以及如何瀏覽鎖屏上的最近通知,插件頁以及其他項目。
二、千滑而亡
我們來看一下——
iOS 10 鎖屏上的幾張圓角卡片表示你最近的未讀通知。
- 右滑通知來解鎖 iPhone 并查看通知應用(與 iOS 過去的版本相似)。
- 左滑通知來查看通知選項(「查看」與「清除」)。
- 右滑卡片之外的區(qū)域進入插件頁。
- 左滑卡片之外的區(qū)域進入相機。
- 在相機中右滑切換到視頻:-(
當用戶必須執(zhí)行一個訪問鎖屏插件的簡單動作時,所有這些零散的交互會導致坎坷的體驗。有一個不是那么常見的情景——
假如用戶的目標是進入鎖屏插件頁并且她的屏幕滿是通知,那么她將無法隨心所欲地通過滑動來訪問——
教訓:在水平滾動窗口中呈現(xiàn)支持水平滑動操作的元素并不是一個好主意。
三、鎖屏界面進入相機——并返回
如前所述,用戶可以在鎖屏界面通過向左滑動快速訪問相機。這是一種打開相機的簡易方法(比起 iOS 9 以及之前版本通過上滑相機圖標的交互,可以說是簡便多了)。鎖屏底部的頁碼表示你可以愉快地在不同的視圖之間滾動。很顯然,這并不像它看起來那么簡單。讓我們考慮一下這種情景——
我們的用戶在查看完她的插件頁后,高興地通過滾動的方式打開相機,發(fā)現(xiàn)自己此刻并不想拍照,而是想再回到鎖屏界面。她應該怎樣回去呢?不是通過滑動返回,而是通過按壓物理 Home 鍵——一個為全新鎖屏機制所預留的交互,但在相機視圖卻不適用。
教訓:我只會在這貼出尼爾森啟發(fā)式原則中的兩條
一個能在第一時間防止犯錯的設計,總好過一堆漂亮的錯誤提示信息。
別讓用戶為不同的文字、狀況和行為是否代表同一件事情而產生疑慮。
四、插件頁在哪?——第一層還是第二層
iOS 鎖屏界面有 2個主要的層級。一個是鎖屏本身,在它上面的則是很像 iOS 其他部分的通知中心。
在鎖屏界面有兩種訪問插件頁面的方式:
- 你可以向右滑動鎖屏。
- 先進入通知中心(通過在頂部邊緣下滑)然后右滑再次進入插件頁面。
這感覺像是在一樓問候完人們之后又在二樓同樣的位置碰到了他們——既有趣又怪異。然而,這并不是復雜界面中最令人疑惑的部分。假象這樣一個不太常見的情景——
我們的用戶正在尋找鎖屏插件頁。她困惑自己是否應該左滑返回鎖屏,還是按壓下面的頁碼或者從底部邊緣上滑…停頓了一下…但是她最終搞定了。
下面的截屏向我們展示了為什么這是令人疑惑的–
在整個界面中,Z軸上兩個不同層級的相似屏幕導致了操作放緩,并讓用戶停下來思考退出插件視圖的方式。
簡單來說,在鎖屏界面瀏覽不同的層級就感覺像是一個迷宮。還有一件事——你無法從插件頁到插件頁,這講得通,從系統(tǒng)的立場也符合邏輯。但對于用戶來說,理解這一點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這是以設計為中心的設計,并非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
教訓:
- Z軸上不同層級的冗余信息(不同層級上的通知與插件頁)會導致一個復雜的概念模型。
- 缺乏可見的系統(tǒng)狀態(tài)與指示會導致用戶錯誤。
五、按壓解鎖 VS 滑動解鎖
兩種模式各有利弊,但后一種更加清晰。試圖塑造用戶按壓解鎖的心理模型并沒有錯,但是通過堅持「滑動查看更多」的行為來解鎖通知,就讓系統(tǒng)的一條腿陷入了過去的窠臼。
就解鎖iPhone本身來說,按壓解鎖需要精確的用戶操作以及來自系統(tǒng)繁瑣的多步反饋(比如「按下主屏幕按鈕以解鎖」與「按下主屏幕按鈕以打開」),這不僅在最初幾次讓用戶操作變慢,而且在重復使用時也無法變得高效。
雖然整套機制感覺像是一場游戲,但是鮮有游戲設計中的優(yōu)秀元素應用其中——比如設計精良的教程/新手引導與幫助用戶學習的快捷方式/隨著時間推移提高效率的高級技巧。
總結
蘋果的 iOS 一直以其明顯易懂而著稱,但這并未拓展到其新增特性之中。這或許需要一套成熟的、能為用戶提供清晰指示的系統(tǒng)語言(比如 Material Design)——來徹底地重新定義概念模型并將清晰法則再次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