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池谷裕二,日本著名腦科學家。本藥理學會學術評議委員,北美神經科學會、日本藥學會、日本神經科學會會員
早年經歷:1989年進入日本東京大學藥學系,之后又以第一名成績進入動靜大學藥學系研究生院,開始對腦的研究。1995年,被錄用為日本學術振興會特別會員。1998年通過對海馬體的研究獲得博士學位,之后任教于東京大學。2002年-2005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擔任生物學客座研究員。
提煉:
大腦工作的本質是建立聯系,在學到一個東西時,要多與自己以前的東西聯系起來。
大腦不會疲憊,所以可以放心思考。
大腦是可以訓練的,記憶力可以不斷被增強。
大腦對于生存方面的知識特別敏感。
大腦需要持續的新的刺激。
邏輯架構&知識點:
1.引爆腦力的導火索
1.1 記憶力不是睡著年齡增長而削弱的
成年人的記憶力不會衰退只是需要更多的輔助記憶,這是因為其知識結構的所導致。
論據:阿爾滋海默癥(老年癡呆癥)對于小孩使用手動和眼鏡觀看記憶沒有不同對于30
歲的人卻有很大差別。但是兩者的記憶程度是相同的。
1.2 喜好程度決定記憶的深度
負責喜好的是人類的“扁桃體”,將記憶力與情緒結合能夠更深刻的記憶。
聯想:瘋傳的6個因素: 社交貨幣 誘因 情緒 故事 實用價值 公共性
1.3 聰明的人溝通能力都強
人類是群居動物,不能缺少聯系,一個人的溝通能力越強就越聰明。
聯想:公元前亞里士多德就有這樣的觀點:“人是社會性動物,那些脫離人類社會的要
么是低能兒要么是超人”
1.4 只有不斷打破框架才能夠突破
如果不嘗試永遠不知道自己的界限在哪里,只有不斷的嘗試才會突破。
恐慌是人類正常的情緒,畏懼是人類的正常情緒,不必逃避,害怕這些是因為大腦沒
有熟悉。
聯想:年輕的時候人就要多狂一點,哪怕是裝的
1.5 有刺激才能夠生存
要讓大腦時刻保持接受新鮮的事物,不接受新的東西,大腦就會退化。
聯想:任何技能,不持續保持訓練就會衰退
1.6 要學會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系的能力
大腦工作的本質是建立聯系,學會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系能夠讓大腦更有效的進行工
作。
1.7 豐富的經歷促進腦力的發展
30歲是大腦的一個分水嶺,30之前建立的聯系越多,30歲之后聯系事物之間的能力越
強。
1.8 大腦的98%還在沉睡
1.9 人依靠眼睛獲取信息
1.10 我們的大腦不會疲憊
大腦不會疲憊,疲憊的是眼鏡。
大腦可以持續保持思考,不斷思考就能得到答案。
1.11 機械的重復會損傷大腦的功能
人無法長時間的保持同一視角的思考。
大腦會不自覺的對信息進行歸納,多從不同的視角看待問題能夠更好的獲取更多信息
1.12 大腦也會做出錯誤的判斷
人是先有認知才有看見,大腦做出判斷的時候往往是遵循以前的一些普遍認知,但是
人是會改變的。
2.海馬體—揭開記憶的秘密
如果你愛你的孩子,就多帶他出去旅游。
2.1 大腦高速發展
大腦的功能可以分為兩類:保存信息、處理信息。
記憶可以分為兩類:背誦記憶(意義的記憶)、方法記憶(需要動手的記憶)
2.2 大腦具有可塑性
大腦具備可塑性的部位是海馬體。
堅持對大腦進行一定的訓練,每天保持一定的習慣,大腦就會被塑造起來。
2.3 海馬體對于人類的意義
海馬體用于保存長久記憶。
海馬體的大小不意味著智商的高低
額葉對于人類有重要意義(決定人的溝通),但是不是必須。
人存在的本質是記憶。
觀察一個東西對于某類群體最好的方法,就是讓群體失去它。
2.4 人能夠同時記住的東西不超過7個
人能夠同時記住的東西不唱過7個
正在使用的記憶叫做工作記憶,這些記憶十分有限。
感情的記憶與海馬體無關。
2.5 撒謊是人類大腦的天性
大腦會為了讓自己的狀態不處于無助狀態會自己制造幻覺。
海馬體是一個過濾器,過濾掉對宿主沒有意義的東西。
2.6 海馬體的神經細胞移植在增加
海馬體的體積的增加會提高記憶力,因為可以同時作出更多的判斷,以保留更多的信
息。
海馬體本身不儲存記憶,它是進行信息區分的存在。
2.7 大腦需要新鮮刺激
刺激可以產生更多的海馬體細胞,提高記憶力,進行更多的判斷,會讓人在刺激后顯
得更聰明聰明。
情感與記憶結合時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