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群里特別有安全感,因此我在完成這篇心得之前先要勇敢地承認,到今天是我的第五篇學習心得,我出現應付作業的狀態,盡管我還是堅持打卡。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
不過我會像《刻意練習》中說的,努力突破心理舒適區,讓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說實話,每周一就開始聽書,并且指導自己在生活中實踐,覺得十分受用,這些都在心里舒適的范疇。可是到了要把這些實踐和一些點滴經驗總結出來,就開始出現排斥心理。或許是潛意識地評判自己的寫作水平差,很難把自己的經驗總結得觸動別人,讓讀者從中受益,因此,就寫得特別糾結,特別慢。這就是書中說的自我1(下達指令的我)不信任自我2(執行命令的我)的突出表現吧。
聽了《身心合一的奇跡力量》這本書,我最有感觸的就是給自我1安排一些事情做,它就沒時間評判自我2,讓自我2盡情發揮自己的潛能。其實有不少事例能夠證明這一點。
比如,作為老師難免需要開公開課。一開始我都在開課時總是擔心自己不會引導學生,擔心自己的語言沒有吸引力,擔心會漏掉哪個重要環節等等,這樣會讓聽課老師看笑話。總之對自己充滿不信任,所以一節課下來,高度緊張而且漏洞百出。到了后來,我告訴自己,底下聽課的老師都是蘿卜青菜,我又不是講課給他們聽的,我面對的是孩子,我應該用心去傾聽孩子的回答,努力思索應對的語言及教學環節的調整方法(這就是自我1做的事),盡量不要使環節出現拖沓,造成學生思維的不順暢,把注意力放在學生身上,就沒有時間緊張,教學效果也好了許多。
再比如,今年剛接手一個新班級,一樣希望在孩子心中先樹立威嚴。我不再像以前那樣擔心會不會忘記自己想傳達的各項要求,或者詞不達意。今年我把自己當成一個煽情的演說家,在事先準備好講話要點的基礎上,安排自我1努力思索動情的語言,套用樊登讀書會的自我介紹模式,在學生心中樹立起美好的形象,并溫和而堅定地提出我的要求。
以上兩個例子證明只有身心合一時,才能獲得內在和外在的成功,只有身心合一才能達到以下三個境界:1,放松而專注;2,找到自信;3,放下執念,全力投入。
在很多方面我都很難做到身心合一,因此,接下來我需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讓自我1充分信任自我2,如何直接開辟新習慣,那么就要努力做到以下四點:
1,期待結果圖像化,圖像勝于語言;
2、不帶評判地自我觀察,不要評判做的對不對、好不好,不花時間去沮喪、懊悔、自卑,而是觀察活動結果與期待有多大的差距,如果差距太大,就再想象再嘗試,不斷刻意練習,直到達到自我描述的圖像;
3,信任自我2,發揮潛意識,達到有意識的無意識。
4,不帶評判地觀察變化和結果。
最后,希望自己能夠慢慢做到心無雜念,身心合一地進行提高寫作水平的刻意練習,從專注去聽書,看書,寫心得開始,努力走出舒適區,每天進步一點點!像今天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