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1
上映九天,《戰狼2》的累計票房已突破21億,公眾號、朋友圈已被它的消息刷屏,這部電影引爆了國內票房市場。上周末因為有事沒來得及去看,今天一下班,趕緊往電影院沖,迫不及待地想看大家強推的這部電影。看完后,我只能感慨:真是太燃了!用網上看到的一段話來說,這是一個“不要命”的吳京,帶著一群”不要命“的演員,用命拼出來的電影。
網上關于吳京,關于這部電影的文章已經撲天蓋面,我就不再贅述影片內容以及評價,但想從自己的角度來談談吳京的經歷給我帶來的一些感想。
學生時代看過吳京演的《太極宗師》和《小李飛刀》,對他印象比較深刻,后來越來越少看電視劇,再加上平時刷屏的娛樂新聞里也鮮有他的消息,也就慢慢淡忘了。
《戰狼2》火了后,我在網上搜了一圈他的信息,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四年前發起的話題:“什么制約了吳京成為更優秀的演員?”這個話題129人關注,底下下只有寥寥數個回答,并且回復者中無一人為他站臺,基本都是說他形象缺乏可塑性、氣場不夠強、笑容很奇怪、聲音不夠好之類。這說明在大眾眼中,都覺得吳京此生不會有什么大成績了。從08年到15年,整整7年,吳京也確實沒有什么成就,幾乎消失在大家的視線里,淪為一個過氣的演員一樣。直到15年4月,他才帶著自編自導的電影《戰狼》殺回大屏幕,一舉拿下5.4億票房。然后現在,憑借《戰狼2》,燃爆中國。
我不知道當初那些黑他的人有沒有覺得啪啪啪打臉,我覺得這也不怪他們,畢竟對于一個動作演員來說,43歲才逆襲,確實有點晚。這個領域其他幾位巨星的巔峰時間遠比他早:成龍34歲靠成功塑造警察形象達到事業巔峰;李連杰28歲塑造了黃飛鴻,35歲進入好萊塢;史泰隆演洛基而紅得發紫的時候是30歲。
人們總是習慣按照一定的標準去評判一件事,甚至憑借自己的主觀臆斷去預測一個人的未來。然而,卻忘了一件事:人,畢竟不是工業品,人與人之間是有差別的,不是批量復制出來的。既然有差別,那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有自己的路。而每條路,都帶有他獨特的印跡,是少有人走的路。吳京如此,我們亦如此。
? ? ? ? ? ? ? ? ? ? ? ? ? ? ? ? ? ? ? ? 2
前幾天陸續有兩個朋友跟我分享好消息,一位朋友告訴我經過經過一系列的曲折,終于升職為銷售總監了;另一位朋友告訴我近期有打算投資第三套房,后年的目標是把自己的車換成某高檔品牌車。這兩位都是我的大學同學,都已結婚生子,屬于家庭事業雙豐收的人生贏家。聽到這兩個好消息,我由衷地替她們感到高興,也為有這么優秀的朋友感到自豪。
在某個時刻忙完工作稍清閑時,我坐在座位上,開始發呆。想起自己的情況,突然就覺得自己是個大寫的loser,一無所有,與朋友比起來,不要差太多。有那么一瞬間,心情跌到了谷底。
為了避免自己陷入自怨自艾里無法自拔,我下樓去買杯飲料。在買飲料的路上,我刷著手機,剛好看到的是關于吳京的新聞。然后我反思著,為什么要這么悲觀呢,我現在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標,不意味著以后達不到,不是嗎?看最近這么火的吳京,這些年遭遇同行們的遠離,評論家們說的二線,就連知乎小朋友也品頭論足說你缺乏成功潛質,人家仍然能不急不躁,不慌不忙地按自己的節奏沉淀,耐心為自己的理想做準備工作。難道他沒有按常規,像其他演員那樣年輕時成名,就要把自己界定為loser,一蹶不振嗎?每個人的人生道路都不同,又有什么可比性呢?一碗自制雞湯喝下去后,似乎又精神抖擻起來。
? ? ? ? ? ? ? ? ? ? ? ? ? ? ? ? ? ? ? ? 3
據我媽媽告訴我,我是3歲才學會講話的,3歲前,要表達自己的需求基本靠哭或者用動作再加上簡單地咿咿呀呀發音。正常的小孩一般是1歲左右就開始能簡單講話,3歲都能比較流利地表達了。這就是說,當時我的語言發育程度遠落后于標準水平,屬于不正常。如果根據我當時的表現推測的話,得出的結論很有可能是即使以后學會了講話,口才也會比正常人差一大截的。有意思的是,長大一些后我和哥哥吵架,他就從來沒吵贏過我。如果我想要堅持自己的某種看法,全家人反對的話,我能以一敵三講事實擺道理打敗他們。
我舉這個例子,不是說我多么能吵架,口才有多好,只是想說,連學說話這么一個簡單的事情,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都不一樣,那么成年人的學習、工作成長以及人生道路,又怎么能都一樣呢?
我們總是喜歡設定一個標準:一個人應該幾歲學會走路,幾歲學會說話,多少歲大學畢業,多少歲結婚生子,多少歲混到公司中層,多少歲實現年薪多少。似乎只有按這個常規路線走下來,才能算成功的人生。可是太多的事實告訴我們,人生并不只有這一種路線,每個人的成長道路都不同,但這并不妨礙他們最終目標的實現。就連科學家也是如此。
很多人以為要成為科學家,就得從小聰明,從好大學畢業,二十多歲拿到博士學位,三十多歲拿到教授職位。但有人專門做過研究,發現成為一個成功的科學家,至少有七種不同的路線圖。有55%的科學家的確是走了前面說的那個快速通道,但剩下的45%缺路線各異--有的人做過好幾期的博士后,有的人在科學界做了幾年之后,因為經費不足被迫離開過學術界,甚至還事業在家一段時間,后來又重回學術界,甚至這種情況反復發生,都阻擋不住他們在科研事業中取得成功。而且這些走了“彎路”的人,成就并不比那55%的人差。
? ? ? ? ? ? ? ? ? ? ? ? ? ? ? ? ? ? ? ? 4
不同的人走同樣的路線,那人們就類似于工業復制品了;不同的人走不同的路,最后都實現了目標,才是正常的,也使這個世界更有趣。所以,當你發現你的節奏和路線與別人不一樣時,這就對了,因為,每條路,都是少有人走的路。你,是獨一無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