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不是由來已久,也非意料之外。
記得有一次,下班路上,斜坐在紅色雙龍的后排座上,左右兩排的綠蔭從車窗飛馳而過,像在上演一場生命的旺盛。初夏的暖風在臉上輕輕拂過,道邊白色的護欄被拉成一條線,托著上面的綠色,郁郁蔥蔥的向前延伸下去。
我沖著前面開車的背影說:“一個孩子好孤單,她應該有一個兄弟姐妹呢!”
沒等那背影回答,我又自顧自的發起了愁,“可是,也不符合政策啊!真到那時候,父母還能不能幫忙,可就不知道了!”
這從天而降的、沒來頭的想法,和隨之而來的問題,砸的他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該怎樣回應我。
那個時候,老公也一直有件遺憾的事。
懷著大寶,距離預產期還有半個月的時候,陣痛了。母親以她當年懷我時,三入醫院又折返回家的經驗,告訴我們沒那么快,先不用帶奶瓶等物品。
跑去醫院,辦完各種手續,焦急的等待了幾小時后,被通知很快就要和孩子見面了,這才當了真。老公趕緊開車回家,去取奶瓶奶粉等必需用品。
等再回來,孩子早已洗的干干凈凈,被一塊淡粉色的小抱布包裹著,頭戴薄薄的胎帽,小貓一樣,糯糯軟軟、安安靜靜的躺在小床里。
于是,就這樣,我們的第一胎降生了。他沒有親身經歷產房門開,從護士手里接過孩子的激動。他成了孩子從產房出來后,除了大夫護士之外,見到的第三個人。
“我明明應該是NO.1啊!”老公每次耿耿于懷的回憶這件事,我就安慰他:“下次!下次肯定不讓你回去拿了!”
他想了想,接應說“下次再拿奶瓶,就讓大寶去!”
說這話的時候,公交車穩穩的開著,我倆坐在最后一排的“高座”上,臆想著這個很久很久以后的、不太可能發生的場景,添油加醋的調侃編排著,嘻嘻哈哈的玩笑打趣著。
確實,本來,這只是某年某日、某個場合,突然拍腦門的一個念頭,一句玩笑。
然而,后來,我們讓它成了真。
從“單獨二胎”政策的突然落地,到妹妹的呱呱墜地,似乎就是一眨眼的功夫。現在,看著姐妹倆在屋里嘰嘰喳喳,光著腳丫在地板上奔來跑去,看著家里擺放的同款大小號的水杯、衣服、鞋子,還有滿屋子的玩具,再想起這些,恍惚間,已經是很久之前的事了。
晚上躺在床上,姐姐會親密的摟著我脖子說“媽媽,我還記得那天去醫院看你的事呢!”
“是嗎?是怎樣的?”
“那天放學,突然成爺爺來接我了。我問爺爺說,為什么今天奶奶沒有來接我?爺爺說,我有小妹妹了!在醫院里。然后爸爸帶我去醫院看你,妹妹就躺在旁邊的小床上!”
不知道,她對于妹妹沒出生之前的那段日子還記得多少,有沒有些許留戀或是懷念。但我還記得,當那張大紅色的獨生子女證被交回,換到一張淡黃色的二胎準生證的時候,隱隱的,覺著有些對不住她,都沒有仔細認真的和她商量一下,就這樣為她的生活、為我們的家庭做了一個不可逆的決定。
身邊的人經常會問:“她習慣嗎?會吃醋嗎?她占懷嗎?會和妹妹搶東西嗎?……”
我都笑著回答:“會啊會啊!”
是啊,怎么不會呢?這個突然間搖身一變,成為“姐姐”的小姑娘,分明還是一個孩子啊!
剛開始的時候,不敢直接問我,趁我不注意,會偷偷摟著奶奶的脖子悄悄的問:“奶奶,你第一喜歡誰?是我還是妹妹?”
看到路邊的花朵,會得意的向媽媽形容:“媽媽看,多漂亮!就像我們倆一樣!”,同時,還會認真的補充道:“這朵最漂亮的是我!那朵普通的小花是妹妹!”
買了期待已久的小馬寶莉玩偶,欣喜不已的同時,又有些小小不安。路上,拉著我的手,一邊走,一邊仰著小腦袋,不停的問“媽媽,這個太硬,不能給妹妹玩,會磕著她的,對嗎?就算她哭也不能給她玩,太危險了!對不對?”
后來,知道不會被責怪,也會大膽起來,“媽媽,你最喜歡誰?我還是妹妹?”我總會認真的看著她,回答說:“你和妹妹都是媽媽的心肝寶貝!但是,你是媽媽的第一個孩子,媽媽已經喜歡你五年多了,才只喜歡了妹妹一年多呢!”
后來,也不問了,會睜著清亮亮的眼睛,仰著頭認真的對我說:“媽媽,我倆都是你的寶貝!但是,我是你的第一個孩子!”
也有人問:“她喜歡妹妹嗎?哄妹妹嗎?和妹妹玩嗎?”
我也會回答:“當然啊,姐妹倆,親著呢!”
孩子的理解和適應能力,遠遠超過大人的預期。在她小小的心里,早已認定這是她的妹妹,不可改變,無從替代。
會利用自己的各種優勢,通風報信,快遞東西。
耳朵尖,腿腳快。常常第一時間發布妹妹睡醒的消息:“媽媽,妹妹哭了!”,然后嘴里念叨著“媽媽,讓我先去!讓我先去!”大聲喊著妹妹的名字,套上拖鞋,劈里啪啦,慌慌張張的飛奔進去,好幾次差點把媽媽絆個趔趄。
海拔低,鼻子靈。總是先于爸爸媽媽嗅到妹妹的異常:“媽媽,我聞著好臭,妹妹拉了!”大人趕緊過來抱起妹妹去擦洗,她在旁邊一手捏著鼻子,一手遞過來一個新的紙尿褲,然后迅速的跳到一邊去,做出夸張的嫌棄表情,大聲喊道:“哎呀呀呀,你這個小P孩兒,臭死了臭死了!”
眼睛尖,反應快。隨時發現妹妹的不安全舉動,及時制止,立刻匯報。“媽媽,妹妹又拿筷子玩啦!”“媽媽,妹妹從寶寶椅站起來了!”“媽媽,妹妹快爬到床底下去了!”“媽媽……”
也會利用她年長四歲的資歷和勇氣,全力保護這個“跟屁蟲”、“淘氣包”。
小區里,一歲多的妹妹坐在搖椅上摸東摸西、搖來扭去,一旁,一個略大些的小朋友說:“你就不能老實坐會兒嗎,你真淘氣!”我聽了這話,本以為姐姐會認同,并拿出在家時的口吻,教訓妹妹不要動。
沒想到,她迅速跑過來,橫在妹妹前面,把下巴抬得高高的,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氣勢,一字一句、毫不客氣的大聲對小朋友說:“你說這個,她能聽懂嗎?她比你小!她就得淘氣!”
鄰居的奶奶逗她說:“把你妹妹送給我們行嗎?讓我們抱走玩玩吧!”這位馬上臉色一正,毫不客氣的說:“不行!你們自己生一個不行嗎?我們好不容易生出來的!”
有個一起玩的小伙伴,家里也有個妹妹,看到她的妹妹,習慣性的過來摸摸小臉,拉拉小手。姐姐看見了,趕緊跑過來,“你摸我妹妹干嘛?!這是我妹妹!你妹妹在那邊!”
來了客人,或與別人聚會,瞅個機會就趕緊問妹妹:“爸爸在哪?媽媽在哪?快指指!你喊姐姐!快點,喊姐姐給你好吃的!”妹妹像訓練有素的小狗,一一照做,姐姐驕傲的看一圈周圍,眼中滿滿的得意。
有時候,會有閑來無趣的大人,問她:“你倆誰更漂亮?你還是妹妹?”眨眨眼睛,不說話,也不回答,扭過頭去,裝作沒聽到,自顧自去玩別的了。晾了一堆大人訕訕的立在那里,不知道究竟誰更像小孩,提問者?還是被問者?
放學回來,遠遠地看到媽媽帶著妹妹在小區門口一邊玩,一邊等她。趕緊跑上前來,高舉起手掌,“妹妹妹妹,你看!姐姐手里有什么?給!”小小的手心擎在空中,上面花花綠綠的stiker,在陽光下斑斕流彩。
那一刻,我被感動了,我清楚地看到,那清澈的眼神,明亮的臉龐,閃爍著溫柔的光。而妹妹期待的目光,以及撲向姐姐懷里那一刻的依賴,也讓我在傾刻之間,濕了眼眸。
兩個孩子的媽,注定是辛苦的。但是這一個又一個,出乎意料的感動和驚喜,讓所有的疲憊,都變成了值得。
我分明已經看到,她們一天一天,盤根錯節,長在了彼此的生命里,長出了彼此的樣子。并且,因了對方的存在,而更加有意義。
妹妹的言行舉止,那跳躍的姿勢,喊叫的模樣,活脫脫了就是四年前姐姐。而姐姐的懂事和聰明,分享與承擔,分明就是在一個妹妹面前,該有的模樣。
過去,你們已經做了一年多的姐妹。
未來,你們還有一輩子的時光。
感謝彼此。因為有你,她成了姐姐,因為有你,她成為了妹妹。從此世界上有一個人,跟你有著共同的爸爸和媽媽;從此生命中有一個人,在幾年后、幾十年后,依然能延續爸爸和媽媽對你的愛。
手足,是那個能一起回憶在父母屋檐下生活的分分秒秒、日日夜夜,也能分享各自成家后的點點滴滴、零零碎碎的人。
那么多的爭爭搶搶、打打鬧鬧,那么多的歡歡笑笑、摟摟抱抱,最后終將刻在彼此的生命中,化在彼此的紋路里。
那個流傳了好一陣的段子說,二胎的意義是什么?就是可以商量。在父母的病床前,老大問“把氧氣管拔了吧?”老二說“行!”
在我看來,這不是玩笑,也并不可笑。誰能保證自己的人生,不會遇到山崩地裂的變故,不會出現不能言說的痛苦。
有些時候,有些事情,是你的另一半也不曾經歷,無法明白的。只有那個,一個娘胎吃過奶、打掉骨頭連著筋的手足,才能感同身受,知道你的孤獨、你的苦,才能同一戰壕,體會你的不舍、你的難。
最后,無論做出怎樣的決定,你不是一個人。
我慶幸,為你們帶來了彼此。
這注定是一場不可改變的山盟海誓,請讓我見證,你們的地老天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