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306字,預計閱讀時長5分鐘—
上周末打車,司機一路上瘋狂吐槽滴滴,而對于即將上線的美團打車,他在言談中透露出掩飾不住的期待。
這周二面試了一位產品助理,臨近結束,他問我:你對美團布局打車,滴滴進軍外賣,怎么看?
我思考了會兒,說到:
國內的打車市場,滴滴處于壟斷地位,但低補貼加高抽成讓司機怨聲載道,據傳美團的抽成只有8%,這對打車的供給側,也就是司機,是個巨大的利好。接下來是需求端,經過幾年的打車補貼大戰,用戶打網約車的習慣也已養成。供給和需求都有了,美團布局打車不是虛晃一槍。至于滴滴進軍外賣……
商業分析的能力一直是我所欠缺的,最近這兩件事促使我以美團打車為例,給自己出一道商業分析的練習題,練練手。我將采用SWOT的分析框架進行分析。
S (strengths)是優勢,是組織機構的內部因素,具體包括:有利的競爭態勢、充足的財政來源、良好的企業形象、技術力量、規模經濟、產品質量、市場份額、成本優勢、廣告攻勢等。
W (weaknesses)是劣勢,也是組織機構的內部因素,具體包括:設備老化、管理混亂、缺少關鍵技術、研究開發落后、資金短缺、經營不善、產品積壓、競爭力差等。
O (opportunities)是機會,是組織機構的外部因素,具體包括:新產品、新市場、新需求、外國市場壁壘解除、競爭對手失誤等。
T (threats)是威脅,也是組織機構的外部因素,具體包括:新的競爭對手、替代產品增多、市場緊縮、行業政策變化、經濟衰退、客戶偏好改變、突發事件等。
一.? 優勢
低獲客成本
根據美團內部數據顯示,2.5億日活躍用戶中,30%有出行需求。從場景來看,用戶團購完,打車到店消費,是一條非常自然通順的路徑。至于出行方式的選擇,有賴于滴滴、快的和Uber的補貼大戰和市場教育,用戶已經養成了打網約車的習慣。在獲客成本上,美團打車有后發優勢。
戰略上重視,戰術上穩健
美團打車隸屬于出行事業群,由美團網副總裁王慧文負責。該事業群成立于2017年12月1日,由美團掌舵人王興通過內部信宣布。此次結構調整,美團將業務體系聚焦在到店(點評)、到家(外賣)、旅游、出行四大LBS場景,出行成為美團新四大事業群之一,而美團打車又是新事業群的頭款產品,承載的期望和享受的資源是最高標配。
在戰術上,美團打車的節奏也踩得很穩,17年2月就在南京試點上線,默默積累技術、運營經驗。根據公開數據,截止17年年底,美團出行事業部已經擁有一支超過200人的團隊,南京的日訂單量也已經突破10萬單。
二.? 劣勢
缺乏出行數據積累
網約車產品的技術壁壘不高,最艱深的車輛調度算法,外賣業務同樣也會運用到,從美團外賣團隊抽調人手,可以快速彌補技術短板。比較處于下風的是數據,作為從0到1的產品,美團打車缺乏用戶的歷史打車數據用以持續優化調度算法,積累+摸索需要時間,可能拖慢競爭初期的關鍵——速度。
資金的掣肘
王興曾經宣布美團除外賣業務外,已實現整體盈虧平衡。但從美團在去年10月完成新一輪40億美元融資推測,點評、外賣和旅游業務依然是燒錢大頭,美團尚未構建出自身強有力的造血業務。如今美團打車又加入燒錢的行列,而且是“一燒千萬”的補貼大戰,資金是否足以支持?還得打個問號。
三.? 機會
滴滴的軟肋
網約車司機們都有自己的圈子,打車平臺孰優孰劣傳播很快,評判的標準很簡單,哪里賺的錢多哪里就是好平臺。滴滴司機現在累死累活也賺不到幾塊錢,早已對滴滴心灰意冷,而據悉美團打車抽成比例將低于滴滴的20%,僅為8%,前5萬名報名司機還可以獲得前三個月平臺零抽成的激勵。此外,美團還將給予司機每單20元的補貼(在乘客方面,每個城市參與投票的乘客都可以領取3張與當地出租車起步價等值的優惠券)。
如此誘人的激勵措施,勢必對滴滴的供給側造成一定程度的沖擊。滴滴的軟肋,美團的機會。
場景的閉環
同為基于LBS的產品,滴滴專注于出行,而美團幾乎覆蓋LBS全方位場景。美團打車這一招,讓吃喝玩樂一站式服務場景形成一個閉環,也使美團朝著“eat?better,live?better”的企業愿景又前進一大步,這是一個講給投資人聽的好故事,也是提升估值的重要機會。
四.? 威脅
政策原因
去年12月20日,美團打車開始擴張戰略,在內部擬定了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福州、溫州和廈門等7個城市。12月28日,美團打車就7個城市站點推出報名網頁 ,口號為“何時開通,你說了算”,報名滿20萬人即可開站。然而不久美團打車就被北京市交通主管部門約談,原因是美團未在北京市辦理相關許可手續,不具備網約車經營服務資質。政策的緊箍咒大大拖慢了美團攻城略地的速度。
老大滴滴
可以說滴滴是美團打車明面上最大的威脅。作為網約車市場的老大,滴滴CEO程維放話:爾要戰,便站!如果說出行之于美團是一站式服務場景的最后一塊拼圖,之于滴滴則是核心中的核心。掌舵人的放話也表明滴滴將與美團死磕到底,誓死捍衛自己在網約車市場的龍頭壟斷地位。美團打車將正面遭遇滴滴的強勢圍攻。
不過個人推測,滴滴與美團打車,最終會由于資金的掣肘和雙方共同大股東騰訊的調停,在市場份額上達到平衡。至于平衡點是多少,那就立個flag吧,滴滴65%,美團25%,剩下一幫陪跑的10%。
分析完畢,以下是彩蛋
王興的焦慮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紅利消失殆盡,每一條細分賽道上的競爭者,都遇到了獲客成本高企的難題。王興清楚地知道,固守于一個賽道一個場景的美團終將在市場的擠壓下越縮越小,主動拓展邊界才能開鑿最深的護城河。用戶在美團產品矩陣中的粘性越強,生命周期越長,所產生的LTV(客戶終生價值)也就越高。美團四處出擊、四面樹敵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對于王興來說,最大的威脅不是滴滴,而是市場,一個不進則退、殘酷無情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