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7-17互聯網+時代的商業特性

互聯網的第一大基因就是快,在信息越來越透明,越來越去不對稱化過程中,“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有以下幾種特性:

新商業新特性

1.實時性

彈幕發明,讓評論的實時性更有了一層提升,人們在看到演出的時候能實時交互吐槽,參與感又強了一步,這是趨勢。促進商業實時性的案例并不少。滴滴打車提升了打車效率,讓打車更實時;超市到家服務讓購物更實時,要在京東上1-2天才能送到的貨物,使用京東到家,1小時就能上門送貨;團購用券從至少提前一天購買預約到結賬實時購買,效率更高;連手機轉賬都從幾天縮短到幾小時,現在干脆實時到賬。圍繞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在向更加實時邁進。

2.碎片化

隨著人們時間越來越碎片化,應運而生的場景化應用也越來越輕。書籍碎片成博客,又碎片成140字以內的微博;電視劇碎片成電影,又碎片成微視頻、秒拍。

現在音樂可以以音符為單位DIY,做餐館一個菜就可以開賣,開公司有idea就可以融資。分工越來越精細,懂得利用資源,整合資源的人越來越有優勢。

3.長尾化

經濟的發展讓需求越來越多樣化,滿足各類需求的小眾市場也越來越多。以前由于信息傳遞成本高,小眾市場獲客難,長尾市場大多萎靡不振。在互聯網極大降低信息傳遞邊際成本后,長尾市場也有一定銷量。

而技術發展讓創作更簡單,供應也越來越多樣化。以前只有作家才能投稿,攝影師才有設備拍照,導演才能拍電影,滿足小眾需求的產品和服務也無所不包。

4.信用化

人類文明中的信用建立因為互聯網發展,大幅度被推進。

幾十萬年前,信用只存在部落內,部落間沖突不斷,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后來生產力發展,人們吃不完你的糧食可以拿出來交換布匹,這是物物交換。物物的頻繁交換催生了貨幣,交易可以統一用貨幣度量。這時信任已經擴展到了任何擁有統一幣種的陌生人,貨幣就是一個人的信用。貨幣大量交易和存儲又催生了錢莊、銀行,銀行以資產抵押放貸給需要資金的人,資產即信用。而隨著大量數據在云端的積累,數據即信用的時代已經來臨。互聯網金融就是典型利用數據信用的產物。

伴隨移動互聯網成長,移動應用也呈現出以上特征。年輕人的文藝閱讀應用“一個”、修圖工具“snapseed”、學習工具“英語流利說”、排行搜索“蓋得排行”覆蓋長尾市場。snapseed不再像PS一樣需要系統的學習和系統化的工具,利用電梯里、地鐵里、吃飯間的1-2分鐘碎片化時間就能完成修圖。“蓋得排行”信用化特征很明顯,為了得到人們的信任,蓋得必須做到公正、權威,這限制了蓋得的商業模式,但同時能帶來大量優質流量,可以找到其他盈利模式。

如果你剛好做了一款新產品,不妨對照下看是否有這些特性,以及如何優化使之具備這些特性?另外,你可有好的案例分析?

#薔薇記#: 記錄生活之美和智慧之妙。

這是薔薇石原創的第67篇文章。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