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麗江的女人,顧彼得在書中不乏贊美。其中有一句比喻:在麗江娶個納西族女子就好似獲得了人生保險,余生可以過安閑懶散的日子了。
因為在麗江,沒有女子或姑娘是懶惰的,她們從早到晚都在做事,即便是高級官員或富商、地主的妻子和女兒。顧彼得就曾多次碰見納西族縣長的妻子,為了賺筆小錢,背上背著沉重的一籃子洋芋或一袋糧食在城里奔走著。然而很可能第二天卻又在某位將軍家的婚禮上遇見穿戴著滿身的綾羅綢緞和珍貴珠寶的縣長夫人。
有一次好奇的顧彼得問背著沉重的籃子的婦女,這時她的男人正騎在馬上得意洋洋地走著。“太太,你們為什么不得不背所有這些沉重的東西,而你們的男人幾乎總是空著手騎著馬呢?”女人卻轉過臉來對顧彼得說:“晚上哪個女的會喜歡一個疲憊不堪的丈夫呢?”
說起麗江的姑娘就更有意思了。姑娘們都不相信四十歲的顧彼得還沒結婚。顧彼得對姑娘們開玩笑說她還在找媳婦,有一天他問其中一位姑娘為什么不嫁給他?結果姑娘唾了他一口,說:“情愿做小伙子的奴隸,也不做老頭子的情人。”
麗江的女子就是這么至情至性地生活著,甚至戰爭來了她們也會和小伙子們一起上戰場,而當愛情來了,那也是誰也擋不住的。在這個方面講,麗江可以說是世界上的殉情之都,家家都可以列出其家庭成員有一兩個殉情死去的。性格熱情奔放、愛好自由的納西人自被引入漢族的婚姻制度,由父母安排兒女的婚姻,常常造成極端的痛苦和死亡。愛而不得的青年男女會去殉情,而殉情往往是戀愛中的納西族女子主導的。因為即使面臨死亡,麗江姑娘仍然顯示出超過懦弱男性的優越之處。